网站编辑                         村印象                         旅                  

文艺天地 更多

散记杂文

诗词联赋

校园文学

书画摄影

来了杨村必看景点





乌石围

 ·当前位置:首页 > 文艺天地 > 散记杂文 > 内容 

蔡邕救琴

作者:蔡海峰  发布时间:2020/2/24 23:36:38

   中国古代有“四大名琴”之说,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东汉时期的蔡邕,师事著名学者胡广,才华横溢,是历史上著名的音乐家和文学家。在音乐方面,蔡邕成就颇高,创作了许多著名的乐曲,写过《琴操》一书。蔡邕的焦尾琴还有一段“才子救琴”的故事。

   蔡邕为人正直,做官时经常因为性格耿直得罪权贵。东汉灵帝在位的时候,蔡邕针对时事弊病,直言不讳向灵帝直言相谏。帝心难测,忠言逆耳,蔡邕多次与灵帝意见相左。灵帝不喜蔡邕多次顶撞,对他逐渐生厌。灵帝身边的宦官对蔡邕的正直十分忌惮,生怕蔡邕向皇帝打小报告。于是乎,这些宦官常常在灵帝面前吹“耳旁风”,说蔡邕目无皇上,骄傲自大,早晚会有谋反的可能。


   宦海浮沉,奈何官场上使绊子的“小妖小怪”太多,双拳难敌四手的蔡邕,处境越来越危险。蔡邕自知已成了灵帝的眼中钉、肉中刺,随时有被加害的危险。

   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再待下去可能性命不保,更别说建功立业。蔡邕赶紧写了一封辞官信,打点行李,远远来到吴地隐居。

   蔡邕通晓音律,尤擅弹琴,对琴很有研究,关于琴的选材、制作、调音,他都有一套精辟独到的见解。离开京城的时候,他舍弃了很多财物,却舍不得丢下家中那把心爱的古琴,将它带到吴地。

   异乡漂泊之苦,唯有音乐陪伴着蔡邕。在隐居吴地的那些日子里,蔡邕居住的屋子时常琴音缭绕。绵绵琴声,蔡邕抒发着自己壮志难酬、反遭迫害的悲愤和感叹前途渺茫的怅惘。

   有一天,蔡邕像往常一样坐在房里,抚琴长叹。屋主在隔壁的灶间烧火做饭,将木柴塞进灶膛里,火星乱蹦,木柴被烧得“噼里啪啦”地响。

   忽然,蔡邕听到隔壁传来一阵清脆的爆裂声,不由得心中一惊,止住琴声。抬头竖起耳朵细细听了几秒钟,他大叫一声“不好”,跳起来就往灶间跑。来到炉火边,蔡邕顾不得火势之大,伸手就将那块刚塞进灶膛当柴烧的桐木拽了出来。蔡邕的手被烧伤了,他也不觉得疼,反而惊喜地在桐木上又吹又摸。

   原来从木柴的爆裂声中,蔡邕惊觉这是一块做琴的难得一见的材料。好在抢救及时,桐木还很完整,蔡邕就将它买了下来。

   经过蔡邕的精雕细刻,这块桐木做成了一张琴。这张琴弹奏起来,音色绵长圆润,盖世无双。因为它的琴尾被烧焦了,人们叫它“焦尾琴”。

   这把琴流传下来,成了世间罕有的珍宝。蔡邕遇害后,焦尾琴保存在皇家内库之中。据说齐明帝在位时,曾取出焦尾琴,请古琴高手王仲雄弹奏。王仲雄连续弹奏了五天,并即兴创作了《懊恼曲》献给明帝。后传至南唐中主李璟手中,后又赠与大周后。李煜死后归宋室所有。据传,明朝昆山人王逢年还收藏着蔡邕制造的焦尾琴。

   在文学上,人们用“焦尾琴、焦尾、焦桐、焦琴”等指美琴、未被赏识的宝器,或比喻历尽磨难的良才,如同流落吴地的蔡邕。

·上一篇:蔡文姬的旷世才情 ·下一篇:忠义烈士蔡蒙吉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邮箱:2512630201@qq.com   粤ICP备16001907号-7
建,信息由如涉及隐私、侵权等,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