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峰笔下                         村印象                         旅                  

民情习俗 更多

民俗文化

岁时佳节

方言俗语

风物图解

来了杨村必看景点





乌石围


▲太平古镇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情习俗 > 民俗文化 > 内容 

社官树的神秘力量与影响

作者:蔡海峰  发布时间:2020-4-4 10:39:46

   在杨村的阡陌之间,你总会遇见一种奇特的风景——几乎每个村落,每个小地名,都孤然挺立着一棵苍翠大树。它们如同被遗忘的巨人,在时间的洪流中岿然不动,纵使文革风暴席卷、大炼钢铁的狂热席卷山林,斧钺也始终不敢加身。树下,草纸与细香在风中微微颤抖,缭绕着敬畏的烟痕:这便是社官树,一块块土地沉默而威严的守护神。

   社官树的形成,如同古老的根须深扎入这片土地的信仰深处,其源头已然幽渺难寻。它们或许是远古社祭遗存于凡间的活体祭坛,亦或是先民将自然伟力凝聚于某一棵巨树上的心灵寄托。这信仰的根脉,在杨村世世代代农人的血脉里绵延不息——双抢时节,树下便是他们的“行宫”:饭食在此吞咽,汗水在此风干;收花生时,整株的秧苗被拖曳至浓荫之下,于凉风里摘取果实。社官树以枝叶织就的清凉华盖,荫蔽着农人辛劳的身躯,也悄然滋养着他们灵魂深处的敬畏。

   这敬畏绝非空穴来风,社官树仿佛拥有不容置疑的意志与无形巨手,对任何冒犯施以迅疾而凛冽的裁决。我亲见邻家小儿,竟不知敬畏为何物,朝树干与山神庙方向恣意撒尿。未等归家,嘴眼便歪斜,言语从此含混支吾——那惩罚的印记竟如树瘤般顽固,至今仍深刻于他扭曲的面容之上。更有少年,曾攀援社官树掏取鸟窝,父母未曾严加管束。孰料此一莽撞,竟似开启了他家门不幸的咒语:自二十余岁起,困厄如影随形,他几乎再未有过安宁之日。至于因攀爬而折损手足、因偷折树枝作柴而遭逢回禄之灾的,在杨村更是口耳相传的常闻。树荫下种种遭际,令村民心头唯余一个信念:对社官树的恭敬,即是对山神最深的虔诚。

   社官树那不可言说的威慑力,在科学理性的光线下显得如此幽深难解。它们静立于旷野,枝叶间却仿佛流转着神明的呼吸——这呼吸虽无形无质,却足以令渺小凡人战栗匍匐。曾有一个夏日的午后,我独自立于一棵社官树下,蝉鸣喧嚣,树影如墨。仰望那遮天蔽日的华盖,心头忽被一种巨大而苍茫的孤寂攫住,仿佛瞬间被抛掷于洪荒宇宙的中央。那一刻,仿佛天地间唯我与古树相对,四周所有声响都沉入无边的寂静。树影斑驳,如同时间在皮肤上爬行,某种非尘世的力量在枝柯间低语,令人不敢动弹,亦不敢久留。

   社官树,这大地胸膛上沉默的绿色心脏,它深扎的根系不仅汲取着水土,更牢牢维系着乡土社会千年不易的道德秩序。其神秘威慑如树影覆盖村庄,在村民心头投下敬畏的印记——它并非虚妄的恐惧,而是古老智慧对生命界限的刻写。它无声矗立,提醒我们:人并非自然的征服者,而是其谦卑的共生者;在那些无言巨树庄严的注视之下,人类唯有怀持敬畏,才能在这片深沉的土地上安身立命。

   那浓荫深处,神明的目光悄然垂落人间。


·上一篇:打喷嚏 ·下一篇:筷子落地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联系我们 | 征稿启事 | 责权声明

()  

信息由如涉及隐私、侵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