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峰笔下                         村印象                         旅                  

宗族文化 更多

家规礼教

宗祠文化

家谱文化

杨村姓氏

来了杨村必看景点





乌石围


▲太平古镇

 ·当前位置:首页 > 宗族文化 > 宗祠文化 > 内容 

祠堂不仅仅是一栋普通建筑,而是宗族精神象征物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9-5-1 21:13:25

   山西商人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晋商,他们主要依靠宗祠文化,你最熟悉的家庭,是一种小型的血缘组织,但血缘关系也有强弱,父母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都是强血缘。而这一讲,我要说的中国的宗族,其实是一种以弱血缘为纽带建立的大型组织。所谓弱血缘,就是说,组织内的人们有血缘关系,但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并不是那么强。

   这种组织形式是中国人的发明,这个发明有什么新鲜的?

   你想想看,基因检测技术出现之前,即便是亲生父子之间,都没什么可靠的办法确认血缘关系,你大概从戏文里看过很不科学的“滴血认亲”。

   那么,没有先进的检测手段,时间上隔了好几辈、十几辈,空间上隔了若干州县的人怎么认亲呢?中国的宗族组织做到了。它竟然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把相隔千里万里,彼此之间只有几十分之一,甚至几百分之一血缘关系的人组织在一起。

   祠堂可不仅仅是一栋普通建筑,而是宗族组织的公共活动空间和精神象征物。宗族组织在很长的时间内,为个体的人提供各种帮助和庇护,以此来维护组织的向心力。

   祭祀,是宗祠作为公共建筑的第一个功用。祭祀仪式活动来凝聚人心的。

   每到固定节日,宗族成员就会在这里祭祀祖先。祭祀,有一套严格的仪式,这套仪式可以一直追溯到三千年前的西周。你大概知道一个字叫“礼”,孔子一辈子最大的理想,就是恢复周礼。周礼是一个庞大的体系,祭祀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但随着时间拉长,天子和诸侯之间的血缘关系就会越来越远。于是有了第三个制度安排:每逢重大节日,诸侯王和子孙们都要回到都城,大家按辈分等级,尊卑有序,举行祭祀仪式。这个制度安排的核心只有一条:唤醒大家对共同血缘的记忆。

   在古代社会,到了县以下的基层,比如乡镇、村庄,公共产品基本是由宗族提供的,有困难的家庭会得到宗族的救济。如果有族人没钱参加科举,宗族会资助他旅费,当然,违反乡规民约会被宗族惩罚。此外,道路、水利、桥梁的修缮等很多事,也都由宗族负责。

   具体说到西递村,这里八山一水一分田,靠种地连肚子都填不饱,那就得想办法。两条路,一是走出去,到外面经商;二是考出去,到外面做官。

   如果你了解一点中国历史就会知道,宋元以后,无论经商还是做官,徽州人都很成功。而且我发现,中国三大商帮,徽商、晋商、潮商,都来自宗族组织高度发达的地区,这之间有什么关联吗?还真有。

   首先,宗族可以为成员提供信用背书。有了信用,外出经商成本会极大地降低。

   其次,宗族成员能给同族提供政治保护伞。明清江南的盐业、茶业、酒业、典当,但凡需要政府特批的,几乎都被有宗族背景的徽商垄断。

   社会的整个环境在改变,中国加入WTO以后,越来越走向法制环境,以前的依靠宗祠的环境改变了,所以晋商也就一蹶不振。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祠堂风水,关系一地、一族之兴衰..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联系我们 | 征稿启事 | 责权声明

()  

信息由如涉及隐私、侵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