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村乌粉,这道龙南县杨村镇的标志性美食,不仅是舌尖上的珍馐,更是客家文化的鲜活注脚。其味鲜爽口、色泽晶莹如墨玉,柔韧中带着山野清香,早已跨越赣粤边界,成为海内外食客心中的“客家味道符号”。
这份美味的根基,深扎在九连山脉的沃土中。当地昼夜温差大,山泉浸润的沙质土壤孕育出的红薯,淀粉含量高、糖分足,是制作乌粉的绝佳原料。“九连山的红薯,磨出的粉细如凝脂,这是乌粉透亮的底气。”家家户户户都是传承者。这种传统工艺已在杨村传承近五百年,从选材到成粉,需经“七选三洗两蒸一晒”十多道工序:清晨采摘的红薯经三次清水淘洗去杂,石磨研磨后用细布过滤出细腻粉浆,沉淀三日方能取粉;蒸制时用柴火猛烧,铁锅上汽后精准计时15分钟,确保粉团熟透而不烂;晾晒则要赶在三伏天的正午,阳光越烈,粉团越易锁住韧性,晾晒至“捏之不粘手,掰之能回弹”才算合格。
在客家生活里,乌粉是刻在骨子里的仪式感。婚宴上,它与鸡丝同炒,寓意“吉祥顺遂”;除夕团圆饭,一碗乌粉汤配腊味,象征“岁岁绵长”。孩童放学归来,母亲取一小扎乌粉,冷水泡开后与鸡蛋同煮,焦香里藏着家常暖意;招待远客时,清煮乌粉配山鸡汤,汤色清亮,粉丝滑韧,成了“先敬一碗粉,再叙客家情”的待客之道。
如今,这道零添加的天然保健食品,不仅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更通过电商走向全国。每一根乌粉里,都缠着九连山的云雾、客家人的匠心,以及一方水土对味道最执着的坚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