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编辑                         村印象                         旅                  

文艺天地 更多

散记杂文

诗词联赋

校园文学

书画摄影

来了杨村必看景点





乌石围

 ·当前位置:首页 > 文艺天地 > 散记杂文 > 内容 

黄埠渔歌

作者:蔡海峰  发布时间:2020/2/15 16:23:01

     ——就这样与你相遇,传承渔民原生态文化的珍贵遗产……

       渔歌是民歌的一种,沿海地区以及湖泊港湾渔民所唱。黄埠是一个沿海地区,其渔歌主要是渔民闲时娱乐或婚嫁时助兴唱的。这美妙绝伦的歌声围绕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主要是发自于心里的口头创作,随意而出,出口成歌。渔歌对于黄埠镇人民来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生活中娱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据史料记载,黄埠渔歌从明传入,居于舟楫、随潮来往的渔民们,千百年来以歌自娱、以歌解忧,流传至今,有其独有的作用。渔民们不论在海上捕鱼、回港避风,或是节庆、祭祀、婚丧等场合皆用渔歌唱之,丰富着他们的精神世界。由于黄埠靠近潮汕地区,纵然渔歌的曲调品种繁多,但黄埠的渔歌大多采用潮语演唱。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保留了一个地区传统的语言,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充满海腥味的黄埠渔歌,声声婉转,娓娓动听,其唱腔婉约缠绵,带有纯情的挑逗,放而不纵,含情悠远。充分展示了渔民所特有情感遗风的冲动和波澜,记录渔民生活的变迁和对大海的赞美与讴歌。歌声缭绕在织网滩头,相随着渔火点点,有时低沉,有时激越,如翠鸟弹水,又似情人的绵言细语,既引人融情动容,又极富有大海旷阔诗意。


      黄埠有些渔民把渔歌称为畲歌,这也许因为疍家和畲族人民长期互相友好交往,把两种不同内容风格的民歌名称联在一起。古时,畲族人民住于山上,疍家人民住于海边,畲族人民自古以“刀耕火种”为生,而疍家人民则以捕鱼为生,“在山为畲,在水为疍”,生活方式

完全不同而叫畲歌吧。

       如今广东省文化部门曾向国家申报“惠东渔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见黄埠渔歌对这个小镇来说具有着重要意义。同时,黄埠镇的渔歌作为惠东县的主要渔歌之一,先后在第13届省运会开幕式、上海世博会广东周、广州亚运会上亮相,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渔歌是口头创作的民歌,属于一种原生态文化,她更能体现一个地区的文化内涵。当我们听到一些老人在哼唱那些简单而又生活化的渔歌时,挺感慨的。她虽然没有流行音乐的动感,却能用最嘹亮、最原始、最平白的话打动人心。听着听着,一幅幅真实的生活画面清晰地呈现出来……一位老人,安祥地坐在船头,无所事事,专注而迷恋地哼着这样的曲调:“两山生来一山尖,两园甘蔗一园甜。四句城歌多人唱哪,唱错一句你呀别啊嫌……”这便是渔歌反映的最真实的生活,倾注了一位老人对于民间文艺的热忱。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渔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渔民们在原有的渔歌旋律基础上,增加了新的音乐元素。为了让黄埠渔歌适合舞台表演,原来没有伴奏的原生态渔歌也加入乐器伴奏等配乐。黄埠渔歌实质上已经跟上了时代的脚步,在社会发展的同时,它也不断进步,慢慢走向成熟,从而更能满足渔民的需要。

        但很遗憾,黄埠渔歌作为我国地域文化中的一份珍贵遗产,现在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据了解,现在在黄埠,老年渔歌手仅剩十几人,这是很值得重视的问题。由此,黄埠镇通过政府的组织正努力培养黄埠渔歌传承能手,通过渔歌与演出结合,扩大渔歌的影响,吸引更多的渔民投身至渔歌传承事业。

      有句话说得好:“无渔歌,不渔民。”但愿黄埠镇的渔歌,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继续传承下去,并得到发展,这对于镇上无数的渔民来说,不仅能丰富自身的精神生活,对塑造良好的民风民俗,更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让渔歌代代相传,为高山壮色,为大海添波。

·上一篇:黄埠渔民 ·下一篇:黄埠圩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邮箱:2512630201@qq.com   粤ICP备16001907号-7
建,信息由如涉及隐私、侵权等,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