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峰笔下                         村印象                         旅                  

人物故事 更多

来了杨村必看景点





乌石围


▲太平古镇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故事 > 内容 

生产队看水的李根哥

作者:蔡海峰  发布时间:2020-2-28 15:41:49

   在我记忆的深处,有一个身影,那是我童年的邻居,蔡李根堂哥。他的家庭简单而温馨,两个女儿乖巧伶俐,儿子则是我从小到大的玩伴,我们一起在村头的蔡屋小学读书,一起在田埂上追逐嬉戏。

   那时,农村的生活简单而重复,正处于合社合组时代。李根哥在生产队里负责一项特殊的工作,那就是看水,这是一个看似平凡却至关重要的工作。每当晨曦初露,他便会戴上那顶破旧的斗笠,背上那把洗得发亮的锄头,过山坑,走田间,早出晚归。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的脚步坚定而有力,仿佛每一步都能踏出田间的希望。

   他的工作看似轻松,其实责任重大,他的任务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夏日炎炎,他要在烈日下穿梭于稻田之间,观察哪个地段、哪块田缺水,然后及时引流灌溉,将水引入缺水的田里;暴雨来袭,他又得冒雨疏通水圳,防止洪水侵袭,作物被淹。他的皮肤被晒得黝黑,双手布满了老茧,但他的眼神始终坚定,就像一个勤劳的蚂蚁,默默耕耘,为村庄的丰收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每天傍晚时分,当李根哥看水归来,他的身影总会出现在村口的小路上。他回家的方式总是那么独特,每天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惊喜。有时,他会用狗尾草串几条小鱼回来;有时即使没有鱼,他也会用斗笠尖顶装些田螺带回家。这些大自然的馈赠,仿佛是蔡李根辛勤劳作一天的最好回报,也成为了我们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李根哥的老婆贤惠能干,跟邻居相处和睦,说话带个定南口音总是笑眯眯的,每次李根哥带回来的小鱼和田螺,都能将这些大自然的馈赠烹饪成美味佳肴。记得有一次,李根哥带回的鱼特别多,嫂子将鱼煎得两面金黄,香气弥漫了整个榕树下。李根哥一边把鱼夹到儿子碗里,一边轻声细语地叮嘱女儿们要少吃一些,让弟弟多吃些长身体。他的眼神中满是慈爱,但也流露出对女儿们的愧疚。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他能如此疼爱儿子,可见其父爱如山。

   尽管如此,李根哥从未忘记我们这些邻居的孩子。他总是会将煎好的鱼或炒好的田螺分给我们,那份美味,不仅仅是食物本身,更是一种邻里间的温暖和关怀。他的慷慨,让我们这些孩子的童年多了一份甜蜜的回忆。

   在我离家迁往惠州的那年,回了趟蔡屋老家,在西门拱桥边最后一次见到李根哥,那时已经年过七旬的李根哥,他的背已经微驼,步履也不再那么稳健,但他的精神依然饱满。他的儿子蔡添华,已经长大成人,继承了父亲的勤劳智慧和优良品质。我们两家之间的感情,也如同那悠悠岁月,愈发深厚。

   而我和李根哥的儿子,虽然各自为了生活奔波,但每次回家,我们总会坐在村里的古榕树下,聊起那些关于李根哥的往事,那些往事,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永远印刻在我们的心中。

   回顾过去,我感慨万分。感谢李根哥,是他让我明白了勤劳、善良和友爱的意义。他是我心中永远的榜样,他的精神品质,将激励我们勇往直前。

·上一篇:烧砖瓦窑的阿球古 ·下一篇:抗击疫情:杨村镇老党员守护蔡屋..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联系我们 | 征稿启事 | 责权声明

()  

信息由如涉及隐私、侵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