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编辑                         村印象                         旅                  

文艺天地 更多

散记杂文

诗词联赋

校园文学

书画摄影

来了杨村必看景点





乌石围

 ·当前位置:首页 > 文艺天地 > 散记杂文 > 内容 

西川渔火

作者:唐小斌  发布时间:2020/3/9 22:23:35

   杨村平湖《廖氏族谱》载:西水多鱼故,有夜火而渔者,时或六七点或数十点,红光满溪,笑声上下,是可见地灵物饶富乐可知。此间描述的正是黄塘八景之“西川渔火”,处于黄塘之西。

   渔火,是最能让人引起相思之意的。唐朝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一记钟声,从唐朝一直响彻到今,令多少思乡的人儿,辗转反侧到天明。上世纪初陈小奇依据此诗创作的歌词《涛声依旧》,古典而经久的乡愁,引起无数人的共鸣,一时传唱大江南北。而如今令无数摄影人痴迷的湖南郴州雾漫小东江,渔火,是这些摄影人怎么也少不了的道具。即使是捕鱼成为一种道具,也依然引来这么多人趋之若鹜。以前那么普通的劳动场景,在衣食充足的现在,已然变成了一种怀旧或者追求唯美的情调。

   犹记幼时,桃江、濂江之上,常有竹排漂于其上,竹排上有鸬鹚,或站于排上,或没于水中,而渔者则轻撑船篙,于碧波中缓行。又有排上网鱼者,于江心水缓之处,撒网,阳光下,水晶珠链自空而下,行云流水般落入清江之中,劳动如此之美,只是那时,只觉寻常。这实在是普通的场景,不像现在,偶尔能看到,也仿佛是一种奢侈,以致在许多地方,牵牛扛犁、撒网捕鱼都成为了一种拍摄的道具。

   其实,就是因为那样普通的场景,这种耳濡目染的东西才能令人勾起无限的乡忆。而渔火,仿若暗夜里的几许星光,带着温暖和惆怅。乡愁,或许就是这般的模样。

   杨村黄塘,地肥水美。西川的水,自九连山汩汩而下,源源滋润着这一方水土。而由于水质特别好,这里鱼儿特别多,又特别鲜香。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近西川的乡民,在白天忙完农耕之后,习惯于晚上在此撒网捕鱼。渔火穿梭于河川之上,久而久之,成为当地一景。

   正是夕阳沉落时分,王阳明一行,小歇于西川人家。宋朝的陆游有诗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里人家,闻听大名鼎鼎的王阳明一行来家,忙把家中珍藏的米酒,从西川河网上来的新鲜河鱼、九连山上猎来的水鹿、岩羊、野猪等等腊味,悉数端来。河鱼清甜、腊味飘香。此时的天边,晚霞满天。西川河之上,金灿灿的晚霞如一只凤凰般,高翔于天空,把整个西川之河,映照得格外绚烂。

   酒席欢宴间,主人端来一瓷碗色泽红艳、体态娇小的食物,表面上粘着些酒糟。夹起咬一口,醇香甜糯,入口即化,原是当地百姓做的甜糟薯。这甜糟薯特别有讲究,须是秋后种的红皮红心薯,择取小而圆的红薯,煮至半熟,到河滩上晒至半干,再蒸软,再晒,晒至八成干,整个红薯变得色泽红亮。然后加入甜酒糟,拌匀,放入酒瓮里,盖好,用黄泥和沙子用水和好,封实盖子,个把月左右,红薯的甜润与美酒的甘醇相互潜润,甘醇美味的酒糟薯就做好了。红薯虽不是名贵之物,但酒糟红薯却是当地百姓用来待客的上乘小吃。这上乘的酒糟红薯讲究的是皮紧实,夹起不会烂,入口却即化,这是酒糟与红薯相互结合而成的精魂。

   王阳明品尝着这种当地小吃,眼前就闪现出奶奶满头白发的样子。幼时,奶奶就常给自己做当地特有的风味食品番薯枣子,奶奶做的番薯枣子,色泽金黄,轻轻咬一口,一股阳光的味道直透肺腑。同样的食材,不同的风味,一时让王阳明陷入了对故往的回忆之中。是啊,该回去好好看看奶奶了。

   夜幕降临,月亮也渐渐升了起来。从西川上吹来的风,清清的,爽爽的。川上黑黝黝的山,在月光之下形成一幅幅剪影,映于西川之上。有小山长而活,若马汲于泉上。此时月色映照,更具活灵活现之象,这正是黄塘八景之一“天马饮泉”。被江风吹得胡髯飘飘的王阳明,不由动了诗兴,即口吟道:“可是层空驾两轮,脱骖来吸太平春。骅骝何事施鞭策,有日凌风上五云。”诗中雄心,可见一斑。

   有渔火一点,自江上而亮,俄尔,两点,三点,七八点,十数点,次第亮了起来。有渔歌,忽远忽近地飘了过来。“山高水长夜苍茫,天上月光照四方。见游鱼兮乐逍遥,我摇舟兮笑狂佯……”渔之乐,尽在春风外,众人一时沉醉。

   归去,王阳明感于西川渔火,提笔赋诗一首:“金水星涵碧水平,渔郎带火沿江行。渔翁虽是贪鱼利,却爱村溪夜景明。”


·上一篇:株岭棲云 ·下一篇:冷泉流玉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邮箱:2512630201@qq.com   粤ICP备16001907号-7
建,信息由如涉及隐私、侵权等,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