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峰笔下                         村印象                         旅                  

地方文化 更多

典故传说

阳明文化

银山文化

饮食文化

地名文化

来了杨村必看景点





乌石围


▲太平古镇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文化 > 银山文化 > 内容 

银山水口双庙镇杨村:山水之间的慈悲守护

作者:蔡海峰  发布时间:2019-8-5 21:19:20

   南宋末年(1279年)的赣南大地,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罗浮山的惠观、惠宝两位高僧,怀着普度众生的宏愿云游至此。当他们行至杨村松树园时,眼前的景象令二人驻足良久——漫山松林如墨浪翻涌,风过处松涛阵阵,宛如佛号低吟;九连山余脉自黄牛石蜿蜒而来,帽山如官帽高耸,山脊如龙首探水;前面武当山群峰如笔架横陈东方,阳光穿透云层时,山影在田畴投下金辉;北嶂之下,黄坑河、陂坑河、东水河、蕉陂河四道清流汇聚,形成“山环水绕、朝案分明”的风水格局。惠观高僧闭目合十,叹道:“此乃易经‘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之境,正是建庙弘法、护佑一方的宝地。”

   一、银山庙:笔架朝案的文运根基

   惠观、惠宝选定坐西朝东的方位建造银山庙,面朝武当山笔架峰。风水中,笔架山主文运,利科甲,能令子孙读书出众,文采斐然。银山庙的选址暗合“朝山如宾主抗礼,案山如玉几横琴”的风水精髓——九连山为玄武靠山,帽山为官帽案山,武当山为笔架朝山,四水环绕如玉带缠腰。这种格局不仅藏风聚气,更寓意杨村将文风鼎盛,人才辈出。

   庙成之日,阳光穿透云层,在庙前田畴洒下金辉,恰似“文星高照”之兆。惠观高僧在开光法会上开示:“此庙名曰银山,非为求财,乃借山水灵气,启民智、敦民风,使杨村成为‘耕读传家‘之乡。”此后,银山庙晨钟暮鼓,香火渐盛,周边百姓常来祈福求学,杨村果然文风日盛,明清两代出过数位举人进士。

   二、水口庙:锁钥财源的济世情怀

   一日,惠观、惠宝至北嶂砍柴,见四道河流自北嶂水口向北奔涌而去,水流湍急,煞气冲天。惠宝高僧忧心忡忡:“水主财源,此水口无砂关锁,财气外泄,杨村百姓恐难富足。”惠观点头道:“《入山眼图说》云:‘水口无砂,水势直弃而泻不吉。’须建庙镇之,方能聚气纳财。”于是二人在北嶂山下、杨村河畔选定吉位,建造水口庙,供奉弥勒佛及真君佛主,水口庙坐北朝南,背靠北嶂,面朝杨村,取“弥勒笑迎四方财,真君镇守水口关”之意。

   水口庙建成后,四道河流在此迂回盘旋,形成“罗星锁水口”的格局。风水学认为,罗星如咽喉之舌,能阻挡生旺之气外泄,使内局藏风聚气。惠宝高僧每日在庙中诵经祈福,周边百姓亦常来供奉,杨村渐渐商贸繁荣,成为赣粤边际的重要集市。

   三、双庙共济:风雨同舟的兄弟情谊

   两座庙宇建成后,惠观住持银山庙,惠宝住持水口庙,虽分处两地,却亲如手足。每逢法会,两庙僧众同修佛法,共祈福祉;遇有灾荒,双庙合力施粥济民。杨村百姓皆称:“银山庙启智慧,水口庙聚财富,两位高僧是杨村的活菩萨。”

   然而,水口庙地处河畔,屡遭洪水侵袭。时过二十几年后,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水冲毁庙门,佛像受损。惠观高僧闻讯,立即带领银山庙僧众赶来救援。他握着惠宝的手说:“师弟,水口庙地势低洼,屡遭水患,不如将两庙合并,同驻银山庙,免受奔波之苦。”惠宝摇头答道:“师兄好意,师弟心领。但水口庙镇守财源,关系杨村百姓生计,若我离去,谁来护佑他们?”惠观深受感动,遂带领僧众协助修复庙宇,并捐赠木材石料加固地基。

   此后,惠宝高僧在庙前庙旁栽种枫树,以根系固堤;又在河中设置石墩,减缓水流冲击。他常对弟子说:“佛家慈悲,不仅要度人,更要护佑一方水土。”在他的努力下,水口庙虽仍偶遭水患,却再未被冲毁,成为杨村百姓心中的“镇水神祠”。

   四、精神永续:跨越时空的守护

   时光流转,两座庙宇历经沧桑。银山庙在明代因王阳明题匾“护国灵祠”而声名远播,成为抵御匪患的精神象征;水口庙则因惠宝高僧的坚守,成为杨村人心中的财富守护神。两座庙宇,一启文运,一聚财源,如两位高僧的化身,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诉说着“慈悲为怀、济世利民”的永恒真谛。 1957年,银山庙改建为杨村中学,琅琅书声取代了钟鼓木鱼声,但杨村百姓始终铭记惠观高僧的教诲,崇文重教之风代代相传。水口庙经多次重修,依然挺拔在北嶂峰下,香火鼎盛。惠宝高僧的慈悲精神至今七百多年从未消逝。杨村百姓祈盼银山庙与水口庙能融为一体,共同佑护杨村。

   在杨村人的心中,惠观、惠宝两位高僧从未离去,他们的智慧与慈悲,早已融入山水之间,成为杨村最珍贵的文化基因。正如银山庙石柱上那副已失传的楹联:“灵显三山护国佑民凭道法;霜飞六月除灾荡寇仗神功”,这份跨越时空的守护,将永远庇佑着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上一篇:银山庙僧众抗疫传奇:佛心仁术,.. ·下一篇:银山古刹映丹心:记廖光泮与杨村..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联系我们 | 征稿启事 | 责权声明

()  

信息由如涉及隐私、侵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