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村,婚床的习俗如同村口那棵古老的榕树,根深叶茂,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这里,我要讲述一段关于木匠师傅父子俩在杨村做婚床的故事,带你领略杨村独特的风土人情和细腻的情感纠葛。
那时,杨村的人们结婚,都要请木匠师傅做些家具,其中床是最为重要的。一张婚床,寓意着新人的爱情结晶,承载着家族的希望。即使再贫穷的家庭,儿子到了结婚年龄,婚床也是必不可少的。
有一天,村里来了两个城里的木匠师傅,他们是父子俩,手艺精湛,如同匠人手中的刻刀,细腻而精准。他们的名声几乎响彻了整个杨村,每天都有忙不完的活儿。木匠师傅深知杨村人的性格硬直、野蛮,做起手艺来更是多了一份谨慎,每一斧每一凿,都力求做到尽善尽美,生怕惹出什么事来。
这天,阳光透过树梢,洒在了杨村的一户人家。这户人家为儿子筹备婚事,便请来了木匠师傅父子俩。东道家大鱼大肉、好酒好菜,热情款待。木匠师傅从选材到制作,都做得格外认真仔细。他们的汗水滴落在木屑中,每一滴都蕴含着对这门手艺的敬畏。
床做好了,床头雕刻着龙凤呈祥,床脚镶嵌着福字图案,结实美观,令人赞叹,仿佛能听见新人的欢声笑语。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木匠师傅父子俩却因不懂杨村的风俗规矩,险些酿成大错。床做好了,工资也结清了,木匠师傅本该说几句祝福语,给东道家一个吉利。可木匠师傅毕竟是外地人,对杨村的规矩一无所知。
东道主家的老人,眼角带着笑意,期待着木匠师傅的祝福。见木匠师傅迟迟不开口,便侧面提醒:“师傅,这张床做得是结实,什么都好没得嫌,就是床座一头大一头小了。”木匠师傅急忙解释:“不可能,我选材认真,只有大不可能有小。”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焦急,生怕自己的作品被质疑。
东道主一听,顿时脸色瞬间变得铁青,火冒三丈。在杨村,婚床寓意着夫妻恩爱,只望儿子儿媳早生贵子,大人在这床上玩个小的出来,儿孙满堂。可木匠师傅说“只有大不可能有小”,如同利刃刺破了美好的期望,岂不是意味着新人无法生育,这婚床还有什么意义?
东道主声音提高了几分:“诸姥介烂知仉来,有大冇小,这床我还要个卵!”愤怒的情绪在空气中蔓延,木匠师傅父子俩面面相觑,不知所措。于是,因木匠师傅的一句无心之言,这张精美的婚床便失去了它的价值。
故事传遍了杨村,木匠师傅父子俩深感愧疚。他们坐在那棵古老的榕树下,反思着自己的疏忽。他们明白了,在这个古老的村庄,婚床不仅仅是一件家具,更是一种信仰,一种传承。从那以后,他们努力学习杨村的风俗规矩,入乡随俗,用心为每一对新人打造寓意美好的婚床。他们的手艺更加精湛,每一张床都仿佛诉说着一个关于爱情和传承的故事。
岁月流转,杨村的婚床习俗依旧延续。那张曾被丢弃的婚床,成了村子里永恒的传说。它提醒着人们,尊重传统,传承文化,才能让美好延续。而木匠师傅父子俩,也成为了杨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见证着无数新人的幸福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