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峰笔下                         村印象                         旅                  

地方文化 更多

典故传说

阳明文化

银山文化

饮食文化

地名文化

来了杨村必看景点





乌石围


▲太平古镇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文化 > 银山文化 > 内容 

护国灵祠:王阳明与银山庙的传奇

作者:蔡海峰  发布时间:2019-8-9 18:20:18

   正德十二年(1517年)深秋,南赣巡抚王阳明率军平三浰剿匪时,驻军杨村黄塘。此地重峦叠嶂,三浰贼寇池仲容盘踞多年,他们烧杀抢掠、占山为王,官府与百姓苦不堪言,哀鸿遍野。王阳明驻军后,听闻银山庙住持惠明大和尚深谙佛理且德望颇高,在当地不仅广施善缘,还常为百姓排忧解难,被尊为“在世活佛”,遂遣人相邀。

   惠明大和尚身着灰布僧袍,手持禅杖,踏入军营时,王阳明亲自迎出辕门。二人在中军帐中中沏茶品茗,长谈杨村民生、匪患以及治理等话题,惠明大和尚以“因果循环”阐释治乱之道,从佛法角度解析匪患根源在于人心蒙尘;王阳明则以“知行合一”论及平叛方略,强调需以仁心为引,以武略为盾。临别时,惠明大和尚赠予王阳明一串佛珠,曰:“此乃银山庙镇庙之宝,望将军善用。”佛珠颗颗圆润,似蕴含着无穷禅意。

   三日后,王阳明简装出行,亲赴银山庙。庙前古枫参天,火红的枫叶随风摇曳,似在迎接这位儒将。庙内香烟缭绕,九十九尊神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庄严中透着慈悲。王阳明虔诚叩拜,焚香祷告,祈求剿匪顺利,早日还百姓安宁。当晚,王阳明夜宿银山庙内,睡至寅时,他梦见银山神灵身披金甲,手持令旗,脚踏祥云而来,言道:“三浰贼巢地势险要,需以火攻破之。贼巢后山乃粮草囤积处,可遣奇兵绕道偷袭,断其根本 。”言毕,神灵化作一道金光消失,只留下阵阵鼓角声在梦中回响。

   王阳明惊醒后,细细思索,结合实地勘察,遂定下计策。他一面佯装退兵,故意制造出粮草不济、军心涣散的假象;一面暗中调遣精兵,趁夜突袭贼巢。时值春季,士兵们身着棉絮,原来神灵托梦时曾言“三早霜”,果然连续三夜天降寒霜,贼寇防备松懈,被火攻打得大败。王阳明率军乘胜追击,历经数月鏖战,终于荡平匪患。

   平定三浰后,王阳明兑现诺言,重修银山庙,并亲题“护国灵祠”匾额。匾额上字迹苍劲有力,“护国”二字彰显着家国大义,“灵祠”二字暗含对神灵庇佑的感恩。他召集百姓,言道:“剿匪乃顺应天道神道,望尔等安居乐业,莫再为乱。”同时,他在北嶂下修建太平桥和水口庙,太平桥造型精巧,横跨太平江,似一道彩虹飞架两岸;水口庙则布局讲究,寓意锁住福气,让杨村太平永驻。

   据清朝同治年间重修银山庙碑石记载,银山庙自元末始建,历经数次大修,香火旺盛,有求必应。当地流传着无数关于银山庙显灵的故事,或护佑百姓躲避天灾,或助力学子金榜题名。1957年,银山庙改为杨村初中,琅琅书声取代了袅袅香火,却培育出无数人才。他们从这里走出大山,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而银山庙承载的文化与精神,也随着这些学子的脚步,在龙南大地乃至更广阔的天地间流传不息 。

   如今,太平桥依旧横跨太平江,诉说着当年的传奇故事。王阳明的智慧与神灵的庇佑,成就了一段历史佳话。银山庙虽历经沧桑,最终改建学校,但其承载的文化与精神,至今仍在龙南大地流传。

·上一篇:银山香火照政途:杨村古刹与官府.. ·下一篇:银山夜话:王阳明杨村悟道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联系我们 | 征稿启事 | 责权声明

()  

信息由如涉及隐私、侵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