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70年代,那是一个充满激情与汗水的年代。在榕树下的新屋生产队,我们的生活简单而纯朴。每当夕阳西下,田埂上的细豆在晚霞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诱人。那时,生产队分细豆子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那天傍晚,生产队的哨声在村子里回荡,那是队长在通知大家去领细豆。我与弟弟们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兴奋地跳了起来,迫不及待地提着篮子,奔向祠堂。
一路上,我们的心情如同那篮子里的空气,轻盈而欢快。然而,当我们到达祠堂时,却发现大家已经领完了细豆,而我们家的篮子,依旧空空如也。原来,这次分细豆是按劳动力人头分的,而我们兄妹四人年幼,老妈无法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所以我们家没有分到细豆。
看着别人家的孩子提着满满的细豆回家,我与弟弟们的心如同被针扎了一般,疼痛不已。失落、无助,那一刻,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沉重。
就在我们黯然神伤之际,邻居堂大娘走了过来。她家的劳力多,分得的细豆自然也多。邻居堂大娘看着我们空空的篮子,眼中流露出同情。她二话不说,将自己家分得的一半细豆倒入我们的篮里,微笑着嘱咐我们早点回家。
那一刻,我与弟弟们心中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邻居堂大娘的善良和慷慨,让我们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我们提着沉甸甸的细豆,脚步也变得轻快起来。
时隔近五十年了,如今,邻居堂大娘已故逝,但她的音容笑貌仍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那段关于生产队分细豆子的回忆,成为我心中永恒的温馨画面。
每当我想起那个傍晚,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流。那不仅仅是一份细豆子,更是一份关爱、一份责任、一份担当。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份细豆子见证了人间的真情,也让我们懂得了感恩。
如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但那份关于生产队分细豆子的回忆,始终让我铭记在心。它提醒我,无论走到哪里,都要珍惜身边的每一份关爱,传递每一份温暖。让爱心传递,让美好延续,这就是我对那段回忆的最好诠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