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小学的那个年代,是一个简单而又充满想象力的时期。物质匮乏,娱乐设施更是稀缺。围里的小孩们,没有现代的游乐园,没有五彩斑斓的玩具,我们的欢乐,就是那一片片尘土飞扬的空地,以及我们用想象力编织出的各种游戏。跳屋子、打七子、捉迷藏、跳绳、打秋千,这些简单的游戏,陪伴着我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快乐的时光。
记得那时,围里刚刚收割完晚稻,阳光洒在金黄的稻茬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金黄的稻谷被收入仓中,留下的是一片片空旷的田野和一堆堆稻秆。放学后,我们便如同一群脱缰的小马,迫不及待地奔向那片散发着泥土芳香的田野。我们捞回一捆捆稻秆,那些稻秆在手心里粗糙而温暖,仿佛承载着大地的脉搏。我们用灵巧的小手,将稻秆编织成一条条手臂粗的绳子,然后挂在大门楼的横梁上,打起了秋千。
大门楼上,摆放着四五副不知谁家制成的寿木——棺材。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上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灰尘,显得古朴而庄重。在别人眼中,这里或许是阴森恐怖的地方,但在我们这群小孩心中,却从未有过恐惧。因为我们知道,这些成的寿木,并不与死人关联在一起,它们只是静静地等待着,见证着我们的成长。
打秋千时,我们小孩子无知无畏,也学大人的模样,朝着棺材拜一拜,小手合十,眼神里满是虔诚。我们的动作笨拙而认真,仿佛这样,就能得到一种神秘的力量,保护我们在秋千上飞得更高,更安全。
然后,我们几个人互相轮流坐秋千和推送。秋千开始荡漾,我们的笑声也随之飘荡。那一刻,我们仿佛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忘记了读书的艰苦。只有那秋千,载着我们的欢乐,来回摆动。秋千的每一次摆动,都带着我们的心跳,一起一伏,仿佛在诉说着童年的无忧无虑。
每当秋千荡到最高处,我们都会兴奋地尖叫,风儿拂过我们的脸庞,衣服在空中飞舞,仿佛那一刻,我们触摸到了天空,触摸到了梦想,感受到了自由的味道。
那个年代,我们的生活简单而快乐。那门楼上的秋千,见证了我们的成长,承载了我们的欢笑。如今,时光荏苒,那门楼依旧,那秋千早已消失。但那段美好的记忆,却如同秋千上的稻秆绳,永远在心中荡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