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峰笔下                         村印象                         旅                  

文艺天地 更多

散记杂文

诗词联赋

书画摄影

来了杨村必看景点





乌石围


▲太平古镇

 ·当前位置:首页 > 文艺天地 > 散记杂文 > 内容 

新屋围农业学大寨运动

作者:蔡海峰  发布时间:2021-10-17 22:31:21

那时,阳光如同金子般洒在杨村的每一个角落,微风轻轻拂过,带着泥土的芬芳。我们这群刚踏入小学的孩子,脸上还带着稚气,书包里装着梦想,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却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被卷入到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中。

新屋围,这个杨村的小村庄,沐浴在农业学大寨的春风里,仿佛一夜之间被点燃了激情。社员们一个个磨拳擦掌,斗志昂扬,纷纷投入到改造家园的伟大事业中。我们蔡屋小学也不例外,大门紧闭,停课闹革命,课堂的钟声不再响起,跟着大人一起,踏上了农田,为这场运动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记得那天,阳光刺得眼睛都睁不开,我们穿着印有“忠”字的旧汗衣,颈系红领巾,胸前佩戴着毛主席像,踩着泥泞的小路,我们跟随大人们来到了陈坑。那里,即将兴建一座水库,用于灌溉马屋村的农田。我们这些孩子,虽然力气不大,但干劲十足,心中的热情却如同烈日般炙热。我们用小手挖土、拉泥、填坝,我们齐心协力,将一道道坑填满。一个个汗流浃背,却毫无怨言。在那个年代,能为农业学大寨出一份力,是我们最大的骄傲。

修筑水库大坝的日子,更是难忘。我们排成长队,用粪箕装满泥土,一趟趟往返于库底与大坝之间。孩子们的肩膀被勒得红肿,却没有一个人退缩。我们用稚嫩的声音唱着革命歌曲,鼓舞着彼此,那座巍峨的大坝,就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点点升高。

新屋围对面新岭,那片贫瘠的荒山,也迎来了我们的足迹。开荒造田,我们挥舞着锄头,辛勤耕耘。每一次锄头的挥舞,都伴随着我们的汗水滴落,那滴滴汗水,仿佛是我们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热爱和最真挚的承诺。汗水滴落在土地上,化作滋养大地的养分。我们种下希望,期待着丰收的喜悦。

我们除了修建水库大坝、挖土造田,我们还参与了水圳扩修,那座巍峨的大坝,平整的土地,仿佛是我们战胜自然的见证。

水圳扩修的工程同样艰苦。我们沿着蜿蜒的山路,用稚嫩的手,一点点挖掘,那些原本顽皮好动的孩子,此刻却变得异常专注。每当清澈的溪水顺着新修的水圳流淌,我们的脸上都会露出欣慰的笑容,那是我们劳动的成果。那一刻,我们仿佛成了小小的水利工程师,为农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智慧。

那段岁月,我们戴着红领巾,手持红宝书,每天出工和收工,都要跟着大人们同读毛主席语录,喊口号,唱红歌。那些铿锵有力的声音,回荡在山谷间,仿佛能驱散所有的疲惫,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开始意识到,这场运动似乎偏离了初衷,劳命伤财的事越来越多,我们的书包渐渐积满了灰尘,学业也被抛到了脑后。

岁月已过,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已成为往事。回首过去,我们不禁感慨万分。那段日子,我们的手掌磨出了水泡,我们的衣服被汗水浸透,但我们也在汗水和泥土中成长。新屋围的农业学大寨运动,让我们懂得了团结、拼搏、奉献,更让我们明白了知识的重要性。

如今,新屋围已焕然一新,农业学大寨的痕迹已被岁月抹去。而我们,也已长大成人,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继续挥洒汗水。那段岁月,虽已成为过去,但它教会了我们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用废品换糖子 ·下一篇:生产队召开社员大会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联系我们 | 征稿启事 | 责权声明

()  

信息由如涉及隐私、侵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