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6月10日,赣南山间正值初夏,林木葱茏如黛,清风裹挟着草木的清香漫过九连山。这一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舒惠国、省政府农林办公室主任李育良一行,专程赴九连山自然保护区调研林业保护工作——作为当时江西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推动者,舒惠国此行的核心,便是摸清保护区林业资源底数,为“科技兴林、生态护林”寻找实践路径。
上午,舒惠国一行首先抵达九连山自然保护区虾公塘片区。踩着山间湿润的林地,他仔细查看红豆杉、半枫荷等珍稀树种的生长状况,不时俯身询问九连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工作人员:“林木的病虫害防治措施落实得如何?”“科研团队对本地树种的培育有哪些新进展?”在听完九连山林场关于生态管护与产业发展结合的汇报后,舒惠国深有感触,当场挥毫题写“自然探密、科技兴林”八个大字——这不仅是对九连山林业工作的肯定,更道破了他心中“以科技为笔,以生态为纸”的林业发展理念,为龙南林业保护工作锚定了方向。
调研间隙,龙南县人民政府谢世金县长无意间提及:“杨村镇蔡屋村生长着一棵数百年树龄的古榕树,树干粗壮,枝叶繁茂,是当地村民心中的‘风水树’‘守护神’。”话音刚落,素来重视古树名木保护的舒惠国立刻来了兴致:“古树是活的文物,是生态的见证,既然就在附近,我们去看一看!”
随后,在谢世金县长及九连山自然保护区、林场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一行人驱车前往杨村蔡屋。'刚进蔡屋村口,一棵参天古榕便映入眼帘——这棵古榕树龄已逾数百年,树干需十个成年人手拉手方能合抱,树皮如老龙鳞片般粗糙厚重,却透着顽强的生命力;枝干向四周舒展延伸,如撑开一把覆盖半亩地的巨伞,翠绿的叶片层层叠叠,阳光透过叶隙洒下斑驳的光影;裸露在地表的气根如银须垂落,有的扎入泥土长成新的树干,有的盘绕在主枝上,形成“独木成林”的奇景。树下,几位村民正坐在石凳上纳凉,孩童绕着树干追逐嬉戏,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温馨景象。
舒惠国缓步走近古榕,先是驻足凝视片刻,而后伸手轻触树干,指尖抚过岁月留下的纹路,眼中满是赞叹:“好一棵苍劲的古榕!在赣南山区能有这样保存完好的百年古树,实属罕见。你看这树干,虽历经数百年风雨,却依旧挺拔;这枝叶,年年常绿,生机勃勃,这不仅是一棵树,更是龙南生态保护的‘活化石’,是蔡屋村百姓的‘精神地标’啊!”
他绕着古榕缓缓行走,仔细查看树干是否有虫害痕迹、枝叶是否有枯萎现象,不时向随行的林业技术人员询问养护情况。当得知村民们世代自发守护这棵树,从未有人随意砍伐枝条时,舒惠国欣慰地点头:“百姓的守护是基础,但光靠自发还不够,政府要担起责任,把这棵古树好好保护起来。”
随即,他转过身,目光落在谢世金县长身上,语气严肃而恳切地作出指示:“世金同志,这棵古榕树不是普通的树木,它承载着当地的生态记忆和人文情怀,保护好它,就是保护龙南的生态瑰宝、文化财富。我要求龙南县政府立刻落实三件事:第一,组织林业专家对古榕进行全面‘体检’,摸清树龄、生长状况、潜在风险,制定针对性的养护方案,比如加固根系、防治病虫害,确保古树健康生长;第二,划定保护范围,在树周围设立明显的保护标识,明确禁止任何破坏古树及周边环境的行为;第三,把这棵古榕的保护纳入当地生态保护总体规划,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安排专人定期巡查,让这棵‘活文物’不仅能存活到今天,更能枝繁叶茂地传给子孙后代。”
谢世金县长当即表态:“请舒省长放心,龙南县政府一定按照您的指示,尽快落实各项保护措施,绝不让这棵百年古榕受到任何损害!”九连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负责人也随即表示,将调配专业技术力量,协助龙南县做好古榕的“体检”与养护工作。
舒惠国又在古榕树下停留了许久,时而与村民交流古树的传说,时而叮嘱随行人员要重视乡土树种的保护,直到一个小时后,才在众人的陪同下恋恋不舍地离开。临行前,他再次回望那棵古榕,枝叶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回应这份殷切的守护之愿。
此次舒惠国副省长视察蔡屋古榕树,不仅是一次偶然的探访,更彰显了当时江西省委、省政府对生态保护的重视——从九连山自然保护区的“科技兴林”,到一棵古榕树的“专人管护”,折射出的是“大生态”理念下,对每一份自然遗产的珍视。而龙南县政府也不负嘱托,此后迅速落实保护措施,让这棵百年古榕得以继续枝繁叶茂,成为杨村镇蔡屋村乃至龙南县生态保护的一张“绿色名片”,见证着赣南山区生态与人文共生共荣的岁月变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