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编辑                         村印象                         旅                  

文艺天地 更多

散记杂文

诗词联赋

校园文学

书画摄影

来了杨村必看景点





乌石围

 ·当前位置:首页 > 文艺天地 > 散记杂文 > 内容 

五百岁“桥坚强”屹立洪流 洪峰过境奇迹不倒——龙南太平桥

来源:趣客家  发布时间:2020/2/9 21:08:32

     2019年6月以来,南方多地出现强降雨天气,在江西赣州龙南县,一座已有500年历史的古桥虽然遭遇洪水袭击,但仍挺过洪峰,主体结构完好,曾受到不少关注,并被称为是“桥坚强”。7月6日,北青报记者从当地文保单位了解到,目前已有省、市两级专家到现场实地考察,当地正在研究制定修复方案,方案制定好经审批后,当地将组织进行修缮工作。


    6月11日,一段五百岁“桥坚强”屹立洪流,洪峰过境奇迹不倒的视频在网上热传。据介绍,6月9日至10日,江西赣州龙南县曾普降暴雨,致河流水位上涨。但在龙南县杨村镇的太平江上,虽然桥面已经被淹,但是桥体仍然挺立在水面上,被称为是“桥坚强”。

    7月5日,龙南县文广新旅局副局长张贤忠对北青报记者介绍,太平桥主体结构依然完好,但因为水势很大,导致受损主要集中在护栏、护坡和桥面等部位,预计维修的话需要将护坡重新挖开再加固,但不会影响到主体结构。现场照片显示,太平桥护栏多处被冲塌,桥面上留有被洪水冲下来的杂草和杂物。


    张贤忠称,目前已有省、市两级专家到实地进行勘察,目前正在研究制定修复方案,方案制定后会上报国家文物局审批,审批后将对太平桥进行后续维修工作。张贤忠称,此前太平桥桥面可以经过行人,但洪水过后,太平桥已经暂时封闭,等后续修缮之后可以重新开放通行。


    江西省文物保护中心设计部主任周玉良近日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因古桥主体未受损,下一步将要实施的修缮工程并不复杂,预计3个月便可竣工。省文旅厅文物保护处处长邓明华说,6月的特大洪灾中,省“国保”仅龙南太平桥遭受重创,吉安有数处“国保”建筑物局部或少部分展品受到了不同程度损毁。省文物局6月底已就此灾情向国家文物局紧急上报,并争取“国保”专项资金能尽早拨付到位。


    据张贤忠此前对北青报记者介绍,太平桥是两孔三墩、四拱双层重叠组合石拱桥,全长50米,上有四通凉亭。而之所以能够经历洪峰而不倒,主要是因为桥洞的设计不仅方便过水,而且下面两个桥洞的拱顶承受了上面一个拱的压力,然后将压力分解,使得桥梁轻易不会被水流冲垮。

北青报记者查询看到,太平桥于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清朝嘉庆元年即1796年,太平桥曾由当地宗亲重建,完好保存至今。

    太平桥百科

    太平桥(Bridge of Security)位于江西省龙南县杨村镇街道北面太平江上,为两孔三墩、四拱双层重叠组合石拱桥。全长50米,造型奇特,上有四通凉亭,以方便行人览胜和憩息。始建于明正德年间,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保护单位。


    古桥历史

    太平桥的始建与王守仁(阳明)“平三浰”有关。明正德元年(1506年),粤赣边境有支农民起义队伍,以池大鬓、池大升为首领,驻营于距杨村约四十华里的浰头(今广东省和平县浰源乡)。在其影响下,正德七年(1512)年,龙南县境内太平堡有小股农民起义事发,以黄秀魁、赖振禄、徐永富、钟万光、蓝斌等为首领,在龙南各处迂回活动。后来两支部队合并,扩大到五千余人,常夹攻信丰、安远、龙南等县,力击封建统治,威震朝廷官吏。皇上勒令官军进剿多次,终难扑灭。正德十二年(1517年)三月,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王守仁奉旨任南赣巡抚,调遣兵力,坐镇龙南等地指挥进剿,于次年正月,连破上中下三浰,斩首两千多级,残部逃奔九连山,也被追击擒斩无遗,于是在浰建和平县。太平境内赖振禄、徐永富等部,同被剿灭。王守仁为纪念“胜利”,在太平江水口处建太平桥。太平者,以示天下之升平也,这是古太平桥的由来。2016年初对太平桥整体维修在5月份完工。


    古桥传说

    在古桥之下十余米处的江中,显现出一块巨大的奇石,形同卧伏的水牛,乡民视为神牛。传说它能随着洪水涨落而浮沉,夜间还会到广东省连平县的上坪寻食禾麦。当地流传着一首咏石水牛诗,诗云:“可惜江边一瘦牛,迄今不知几春秋。洪水滔滔推不动,细雨霏霏作汉流。纵多嫩草难下口,铁鞭任打不回头,过往君者牵不起,天地为栏夜不收。”经人赋诗,神牛更神奇了,可是,后来广东一位行家(风水先生)又惬恻评说:“牛要在栏内,怎可在栏外?神牛在桥下,必往外地爬,神牛在桥上,保得太平旺。”神迷心窍的乡民,便几经酝酿,于是在清朝嘉庆至道光年间(1796—1850)年,以族正赖懋杰为督理,广为集资,兴师动众,鸠工建筑,在石水牛下游100余米处,重建一座太平桥。据说,还为这只石水牛配对,又精凿细雕一只石水牛牯,至今仍放置在杨村镇车田村老围门口。


    重建古桥

    重建的太平桥,造型奇特,用工精细,四拱重叠组合,分砖木和砖石双层结构,全长50米,面宽4米,通身高17.2米。下层两孔三墩,以精磨花岗石为料,桐油、石灰、红糖、糯米浆为灰浆,精工砌筑而成。拱跨分别为11.9米和12.9米,拱高6.2米。上层有砖木结构的四通凉亭,资以览胜和憩息。侧面大拱砖8.4米,高8米,拱肩落于下层两拱的拱顶之上,正面小拱跨2米,墙厚1米,小拱之上有赖懋杰手书刚劲有力的“太平桥”三字。亭顶四周以三耙飞檐相衬,桥中专两岸,宛如长虹,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建桥经费来自通堡缘款,经办者必须廉洁自律,不得私吞分文,吞则誓将绝后。大 桥落成后的余款,兑换成金条,窖藏桥体,意即留给后人修桥之用。有句窖语“三箕柴撒烧千年”即喻金条。据传此窖于八十年代间被人秘密取走,未遂古人心愿。

    太平桥的建成,给行人留下了方便,也为杨村增添了一处胜景,它以其动听的传说,壮美的雄姿闻名遐迩。并吸引了不少港、澳、台及美国游客考察和瞻仰游玩,领略古人的才智风骚,激励后人的学习热情。1983年太平桥被列为龙南县重点保护文物,竖立石碑,以昭后人。


    太平桥全长50米,造型奇特,四拱重叠组合,上有四通凉亭,以方便行人览胜和憩息。太平桥飞檐俊秀,在青山绿水之间,格外神采飞扬,它满载着乡人的喜悦和名人的踌躇满志,仿佛一股浩然之气,在山峰间回荡。即使历经数百年风雨,在奇绝青山之间拜访这座名桥,我们依然可以想像当年王阳明胜利回师,杨村父老壶浆相迎的场面。太平桥带给龙南人的,不仅仅是久乱不治之后的安宁生活,更是一场精神教化的开始,在王阳明和他的弟子们的努力下,“市民亦知冠服,朝夕歌声,达于委巷,雍雍然渐成礼让之俗矣。

·上一篇:太平桥:几度风雨 风姿不减 ·下一篇:去龙南杨村看围屋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邮箱:2512630201@qq.com   粤ICP备16001907号-7
建,信息由如涉及隐私、侵权等,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