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赣南太平堡的南隅,黄坑旗山山脉如苍龙盘踞,其中一座小山丘尤为奇特——山巅昂然如引颈,两侧山脊舒展似振翅,远远望去,恰似一只蓄势待发、欲破云天的雄鸡,当地故老相传其名为“雄鸡拔翼”。此山不仅形神兼备,更因一则交织着风水玄机、天命劫数与传奇断案的故事,历经数百年,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风水宝地与龙脉传说
相传此山并非凡俗之物。古老的风水秘典有载,此地乃“金鸡啄白米”的罕见宝穴,更是旗山龙脉的精华凝结之处。龙脉自旗山主峰蜿蜒而下,至此地精气勃发,形成“生龙口”,其地气氤氲,隐现金光,尤在晨曦初露或暮霭沉沉时最为显著。更有甚者,传说上古曾有神凤陨落于此,其精魄与地脉相融,化作这只守护一方的雄鸡。若能将先祖安葬于此“龙睛”之位,受地脉灵气滋养,家族不仅能丁财两旺,更有“代代出公卿,一朝定乾坤”的帝王之兆!因此,“雄鸡拔翼”在风水师眼中,是足以令人疯狂的无上吉壤。
乡绅迁坟与禁忌惊变
明朝正德年间,太平堡富甲一方的赖乡绅,重金延请了道行高深的明朝著名风水大师、十三陵首席风水大师廖均卿,廖均卿来到杨村踏遍山川,最终锁定了雄鸡拔翼山的“生龙口”,他捻须叹道:“此乃‘金鸡啼晓,紫气东来’之象,贵不可言!然龙气初生,如婴儿稚嫩,需慎之又慎。”
赖乡绅闻言狂喜,不顾一切代价,执意将祖坟迁至这龙脉吉穴。一番浩大工程后,坟茔落成。赖乡绅带着族人及廖均卿大师下山,行至半途,猛然发觉随身携带的、用于盛放祭品的竹箩盖子遗落坟前。此箩盖乃祖传之物,虽非金玉,却承载着李家几代人的念想。李乡绅心急,转身便要返回。廖均卿大师脸色骤变,一把拉住他,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东家且慢!万万不可!‘生龙口’初封,龙气正如新铸之剑胚,需在天地静养中淬炼七七四十九日方能稳固成形。此刻返回,生人气与凡尘扰,如同冷水淬热铁,轻则灵气溃散,前功尽弃;重则惊扰龙灵,煞气反噬,恐有灭门之祸!务必待四十九日圆满,龙气归位,方可再临!”李乡绅见他说得煞有介事,心头惴惴,只得强忍不安作罢。
然而,随着日子流逝,赖乡绅对那箩盖的牵挂如同心魔,日夜啃噬。眼看第四十八日将尽,他再也按捺不住:“仅差一日,能有多大妨碍?我速去速回,不惊动地气便是。”天未破晓,他便瞒过众人,独自奔上雄鸡拔翼山。
箩盖化锣,青竹成箭
坟地寂静。箩盖果然静静躺在坟前土坡上。赖乡绅长舒一口气,疾步上前拾起,习惯性地用袖子拂拭上面的泥土。就在他指尖触及箩盖的刹那,异变陡生!
那普通的竹箩盖骤然迸发刺目金光,伴随着一声震彻山谷的“当啷——!”巨响,竟在他手中化作一面沉甸甸、刻满神秘符文的黄铜大锣!洪亮的锣声在山谷间激荡回响,惊起漫山飞鸟。
赖乡绅惊骇欲绝,铜锣脱手坠地。未等他回神,更诡异的一幕上演:坟堂正中央的土地猛然拱起,“噗噗噗”三声轻响,三根碧绿如玉的竹笋破土而出!它们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疯狂生长,呼吸间便窜至一人多高,竹身翠光流转,竹叶无风自动,发出“沙沙”的低吟,透着一股令人心悸的妖异生机。
“这…这是妖孽作祟?!”
赖乡绅魂飞魄散,惊恐之下,拔出腰间防身的柴刀,朝着那三根诡异的青竹狠狠劈去!
刀光闪过,异象再生!
三根青竹并未断裂,反而“铮!铮!铮!”三声锐鸣,瞬间化作三道寒光凛冽的利箭!箭身缠绕着青气,箭尾拖曳着刺耳的破空之声,如同被无形的巨弩激发,撕裂空气,如流星赶月般直射九霄,瞬间消失在茫茫云海之中!
赖乡绅瘫软在地,柴刀“哐当”坠地,冷汗浸透衣衫。他连滚爬下山,心中只剩不祥的预感与无尽的恐惧。
神箭贯京,天机示警
数日后,一则石破天惊的密报由八百里加急送入紫禁城——三支来历不明的神箭,竟跨越千山万水,精准无比地射入了戒备森严的大内深宫!
一支,深深钉入正德皇帝朱厚照寝宫的龙床床沿,入木三分!一支,赫然插在皇帝每日梳洗的金盆玉面架上!最致命的一支,竟穿透了金銮殿的重重帷幕,狠狠扎在象征着至高权力的龙椅扶手之上,箭尾犹自嗡嗡震颤!
万幸的是,当时正德皇帝朱厚照因前夜宴饮,起得迟了,正在偏殿更衣,既未登榻安寝,也未临朝理事,竟鬼使神差地躲过此劫!
皇帝惊闻此事,亲临现场查看,目睹箭矢位置之精准、力道之骇人,顿时龙颜失色,冷汗涔涔,深感此乃“天诛”之兆!他震怒之下,严令彻查。钦天监监正焚香祷祝,夜观天象,只见东南方煞气冲天,隐有金鸡啼鸣之异象;再细察箭身,非金非木,青气缭绕,箭杆上天然纹路竟似隐约构成一幅山水地形。监正掐指良久,神色凝重奏道:“陛下,此箭非凡铁,乃地脉煞气所化,含天机示警之意。‘金鸡啼处煞星现,利箭穿云自东南’。看此箭路与星象,源头非赣即闽,尤以江西龙气最为可疑!”
王阳明受命,风水之争
矛头直指江西!一位祖籍江西的阁老闻讯大惊失色。他深知家乡山川灵秀,多藏龙脉,尤其赣南一带,历来是风水大家眼中的宝库。他深恐王阳明奉旨查案,为求速效,会不分青红皂白,大肆挖掘破坏江西各地的龙脉风水,那将是万劫不复之灾!阁老力排众议,泣血上奏,深切地述说毁坏龙脉之祸。
时任南赣巡抚、正负责剿匪的王阳明被紧急召见。面对阁老的忧惧和皇帝的疑虑,王阳明神色坦然,目光清澈,他对着皇帝和满朝文武深深一揖,朗声道:“陛下明鉴,阁老爱乡心切,臣感同身受。臣此去,只为追查箭源,消弭祸患,以安圣心。臣向陛下及列位大人立誓:此行定当明察秋毫,循迹而行,绝不妄动江西一山一水,半分风水!若违此誓,天地共诛!”其言辞恳切,气度凛然,终使皇帝信服,阁老稍安。
王阳明寻踪,神山显异
王阳明领旨,星夜兼程赶赴江西。他没有盲目撒网,而是凭借其深厚的易理修养和对赣南地理的了如指掌,直奔九江。他深知,赣江乃江西水脉之祖,若箭源真在赣南,其地气煞气必随水而下。立于赣江入长江口,王阳明闭目凝神,俯身掬起一捧江水,细细嗅辨。片刻,他双目精光一闪:“此水之中,隐有金铁杀伐之气,更夹杂一丝…极淡却清晰的雄鸡翎羽与谷物混合之气!源头必在赣江上游,形胜与‘鸡’相关之地!”
循着这玄妙的感应,王阳明率精锐溯江而上,披荆斩棘,最终在赣南最偏远的太平堡黄坑境内,锁定了那座形神皆肖的雄鸡拔翼山!
山形如鸡,水气含“鸡”腥,与天象、箭迹完美吻合!王阳明断定,此山便是那惊天煞箭的源头,亦是龙气失控的症结所在。
神山难断,土地托梦
事不宜迟,王阳明当即抽出皇帝御赐的尚方宝剑,凝聚毕生武学修为,对着那高昂的“鸡头”与舒展的“鸡翼”奋力斩下!
“铛!”一声金铁交鸣般的巨响!剑锋所及,山石火星四溅,确被砍出一道豁口。然而,未等众人欢呼,更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发生了——那被砍出的缺口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蠕动、愈合!转瞬之间,山体光洁如初,仿佛从未受过损伤!唯有宝剑上传来的巨大反震之力,让王阳明手臂酸麻。
王阳明不信邪,调集人手,日夜不停地砍凿。刀劈斧剁,凿击火烧,各种方法用尽。然而,无论留下多深的痕迹,只要攻势稍停,山体便如活物般迅速复原。更奇的是,每日清晨,山谷中必会准时传来高亢嘹亮的“喔喔喔——”鸡鸣之声,声震十里,仿佛那雄鸡山灵在嘲笑他们的徒劳。后来方知,此乃山中“鹅形石”的“哦哦”回响与“鸡啼石”的天然共鸣,交织成了这“雄鸡报晓”的奇音。
接连三日无功,人困马乏。王阳明焦虑万分,夜宿山脚。第四日深夜,他心力交瘁,伏案假寐。朦胧间,一位身着黄袍、手持藤杖、鹤发童颜的老者飘然而至,对他拱手道:“王大人,辛苦了。”
王阳明惊觉:“尊驾是?”
老者微笑:“吾乃此方土地。知大人为社稷除患而来,特来指点。此山乃上古金鸡精魄所化,受地脉滋养千年,已成灵体。凡尘金铁,伤不得它分毫。正所谓‘雄鸡昂首傲霜雪,钢刀利斧皆等闲。欲断灵根破此局,唯有至秽黄狗血!’切记,切记!”言罢,老者身影如烟消散。
王阳明猛然惊醒,回味梦中言语,恍然大悟!
黄狗破煞,龙脉终断
天一亮,王阳明立即派人重金购得一条健硕威猛、通体纯黄无杂毛的成年公狗。他亲率众人来到坟前,焚香祷告天地,陈明为保社稷不得已而为之。随后,将黄狗牵至“鸡颈”要害处,以尚方宝剑亲自宰杀。滚烫的、带着浓烈腥臊气息的黄狗血,汩汩喷洒在坟茔及周围山石之上,那血液竟如活物般,迅速渗入泥土石缝之中,所到之处,隐隐有黑气蒸腾消散,山体似乎发出一阵低沉的悲鸣。
待狗血浸透,王阳明再次举起尚方宝剑,饱含浩然正气与天子威仪,对准“鸡头”与“鸡翼”连接处,倾尽全力,怒斩而下!
“咔嚓——!!!”
这一次,没有金铁之声,只有山崩地裂般的巨响!剑锋过处,山石不再是愈合,而是应声崩裂!两道深达数尺、触目惊心的巨大裂痕赫然出现!整座山的“神韵”仿佛瞬间被抽离,那昂首振翅的雄姿变得僵硬萎靡,如同被折断了翅膀,再也无法飞腾!
众人围拢上前细看,更是骇然:在“鸡翼”断裂的岩层深处,赫然盘绕着一根碗口粗细、通体金黄的巨藤!此刻巨藤已被斩断,断口处正源源不断地涌出粘稠、散发着奇异光泽的金黄色汁液,如同神鸟流淌的血液!这汁液顺着山势汩汩而下,竟将山涧溪流都染成了金黄之色,异香弥漫数里。传说这黄藤便是雄鸡拔翼山的“灵气龙髓”,被斩断后,这金汁整整流淌了三年不绝,山下的大片土地也因此被浸染得一片金黄。从此,这片土地便有了一个沿用至今的名字——黄坑。
尾 声
如今,若你踏足太平堡的雄鸡拔翼山,依然能在形似鸡首与残翼的山岩上,清晰地看到那两道深陷的“剑痕”——那是王阳明以智慧、决断与天地至理,斩断龙脉、平息事态的永恒印记。那曾经流淌金汁的“龙髓”黄藤虽已无踪,但山脚下黄坑的土地,似乎仍在低语着那段惊心动魄的往事。而那“金鸡啄白米”的宝穴传说与“雄鸡惧黄狗”的玄奥破解之法,则随着山间的清风,世代流传在赣南的山水之间,成为一则融合了风水玄学、天命定数与传奇人物智慧的不朽典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