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连山脉如苍龙盘卧粤北,其间有处险峻隘口,名曰“仙人泉”。此处石壁峭立如斧劈,唯有一线清泉自石缝间潺潺涌出,甘甜沁脾。据传这泉水曾得药王神点化,饮之可祛病强身,故而引得无数行人不畏艰险前来求取。早年有位善人见泉水难饮,便在石缝下凿出半月形石窟窿,又在旁侧铺就青石板。行人至此只需双膝跪地,便可俯身啜饮清泉,久而久之,石板上竟磨出两道深深的膝印。
一日,忽有游方道士途经此处,在泉旁石壁刻下“七里一窖银”五字。字迹铁画银钩,笔力透石三分。消息传开后,整个桃川乡都沸腾了。贪心之徒们扛着锄头铁镐蜂拥而至,沿着仙人泉向四周七里范围内疯狂挖掘。有人掘地三尺,有人炸开岩壁,更有甚者在月光下点起火把彻夜劳作。三个月后,原本草木丰茂的山坳被翻得满目疮痍,却连半枚银角都未寻到。失望至极的人们咒骂着离去,唯有那行刻字在风雨中渐渐斑驳。
光阴荏苒,转眼过了三十余载。山脚下的刘家村有户人家,男主人刘望宽为人忠厚,常背着药篓进山采药,遇见穷苦人家便分文不取。其妻张氏贤良淑德,每日在村口施茶舍粥。夫妇俩年近四旬方得一子,取名来福。这孩子生得眉清目秀,两岁能诵《三字经》,五岁通读《千家诗》,尤其擅长解字析谜。有次私塾先生出上联“山石岩前古木枯”,小来福不假思索对出“白水泉边女子好”,令先生惊叹不已。
这年深秋,刘望宽带着十五岁的来福进山采药。行至仙人泉时,忽有山风掠过,吹落枯叶露出石壁上的刻字。来福凝视久之,忽问父亲:“爹爹可曾留意‘七’与‘膝’同音?”刘望宽恍然大悟,父子二人合力撬开青石板,只见石板下竟有个三尺见方的石匣,掀开匣盖,白花花的银锭顿时映得人眼花缭乱。
消息传开,村民们纷纷前来道贺。有人劝刘望宽买田置地,有人提议开铺经商,可父子俩却做了件出人意料之事——他们请来能工巧匠,在村前桃川河上修建石拱桥。历时半年,一座九孔石桥横跨碧波,桥身刻着“积德桥”三个大字。竣工那日,八旬老秀才感慨道:“昔人求银不得,皆因心有贪念;今来福解字修桥,方得真金白银。”
此后,刘来福的故事越传越远。有位云游高僧听闻,特意前来指点:“此乃银神点化,非真银也。当年刻字者早将‘膝’字玄机暗藏,唯有心无贪念、积德行善之人方能得之。”村民们这才明白,那窖银原是考验人心的试金石。如今,积德桥仍静卧桃川河上,桥畔石碑刻着《增广贤文》中的名句:“积钱积谷不如积德,买田买地不如买书”。每逢清明,总有学子结伴至此,聆听长辈讲述这段关于智慧与德行的传奇。
这个故事代代相传,渐渐成了九连山的警世箴言:真正的财富不在深山洞穴,而在朗朗乾坤;真正的宝藏不在金银珠玉,而在诗书传家。正如那石桥上的青苔岁岁更新,唯有德行与学识,方能跨越千年风雨,在人间留下永恒的印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