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峰笔下                         村印象                         旅                  

地方文化 更多

典故传说

阳明文化

银山文化

饮食文化

地名文化

来了杨村必看景点





乌石围


▲太平古镇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文化 > 银山文化 > 内容 

古刹佑杨村:银山庙僧人的济世传奇

作者:蔡海峰  发布时间:2019-8-5 21:04:01

   在龙南杨村的山水之间,银山庙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南宋末年(1279年)罗浮山惠观大和尚云游至此创建银山庙和水口庙以来,已静静守护这片土地逾七个世纪。这座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的古刹,不仅是杨村人心灵的寄托,更以其独特的方式,在风水、民生、教育等诸多方面为当地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一、风水智慧,构筑和谐家园

   银山庙僧人深谙风水之道,他们以卓越的智慧为杨村规划出和谐的风水格局。惠观大和尚初至杨村时,便敏锐地察觉到松树园一带的山水灵秀之气。他依据佛教的“地、水、火、风”四大元素理论,结合赣南的地理特点,确定了银山庙的位置。寺庙背倚青山,宛如巨龙盘卧,前方河水潺潺,恰似玉带环绕,形成了“藏风聚气”的绝佳风水宝地。这种布局不仅使寺庙本身香火旺盛,更泽被整个杨村,让村庄充满生机与活力。

   在百姓建房,围屋选址方面,银山庙僧人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根据不同家族的生辰八字和五行属性,结合地形地貌,为百姓选择合适的宅基地。例如,对于五行缺木的家庭,僧人会建议在靠近山林的地方建房,以吸纳自然的木气;而对于五行缺水的家庭,则会推荐临近水源的位置。这种科学而又充满人文关怀的指导,帮助百姓避免了许多潜在的风水隐患,使杨村的村落布局更加合理有序,邻里之间也因此更加和谐融洽。

   二、济世救人,彰显慈悲胸怀

   银山庙僧人始终秉持着佛教“普度众生”的宗旨,在社会救助和救苦救难方面不遗余力。历史上,杨村曾多次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袭,如洪水、干旱、瘟疫等。每当灾难降临,银山庙的僧人总是第一时间挺身而出,他们打开庙门,为受灾的百姓提供草药和食物。在饥荒之年,僧人会煮粥施赈,让无数濒临绝境的生命得以延续;在瘟疫肆虐之时,他们又不顾个人安危,深入疫区,为患者送医送药,用自己的医术和慈悲之心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洪武年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授“国泰民安”匾额褒奖银山庙。

   除了应对自然灾害,银山庙僧人还积极参与社会救助活动。他们关心孤寡老人、孤儿和贫困家庭,为他们提供生活必需品和经济援助。据当地的地方志记载,明清时期,银山庙曾设立“义仓”,专门储存粮食和物资,用于赈济贫困百姓。这种长期的救助行为,不仅缓解了百姓的生活压力,更在杨村营造了一种互助互爱的社会氛围,让人们在困境中感受到了温暖和希望。

   三、抗战救国,谱写英雄篇章

   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抗日战争时期,银山庙僧人展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他们虽然身处偏远的乡村,但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命运。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龙南大地时,银山庙的僧人没有选择逃避,而是积极投身到抗战的洪流中。

   僧人利用寺庙的隐蔽性,为抗日游击队提供藏身之所和情报支持。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将粮食、药品等物资秘密运往游击队的根据地,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据当地老人回忆,1945年,一支抗日游击队在杨村附近与日军遭遇,战斗异常激烈。银山庙的僧人得知后,立即组织村民前往支援,他们有的送食品药物、有的帮助在前线整理战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援前线。在僧人的共同努力下,游击队成功击退了日军,保卫了杨村的安全。

   银山庙僧人在抗战中的英勇表现,赢得了当地百姓的尊敬和赞誉。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佛教“护国利民”的精神,为杨村的抗战历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四、邻里和睦,凝聚社区力量

   银山庙作为杨村的宗教中心,一直以来都是百姓们交流和互动的重要场所。僧人通过举办各种法会、庙会等活动,促进了邻里之间的交流和团结。

   每年的春节、中秋、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银山庙与水口庙都会联合举行盛大的祈福法会,吸引了众多百姓前来参加。在法会期间,僧人会为百姓们祈福消灾,同时也会组织一些文化活动,如舞龙舞狮、戏曲表演等,让百姓们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增进彼此的感情。此外,银山庙还定期举办“素食节”,邀请百姓们一起品尝素食,倡导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这种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更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除了举办活动,银山庙僧人还积极调解邻里纠纷,化解矛盾。在杨村,每当百姓之间发生争执时,他们往往会请银山庙的僧人来评理。僧人凭借着自己的威望和智慧,以佛教的“因果报应”“慈悲为怀”等教义为指导,耐心地劝解双方,让他们放下恩怨,和睦相处。这种调解方式不仅有效解决了矛盾,更维护了杨村的社会稳定。

   五、养生治病,守护百姓健康

   银山庙僧人在养生治病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他们精通中医草药知识,结合佛教的禅修方法,为村民们提供了独特的养生保健服务。

   僧人根据四季的变化和人体的生理特点,为百姓制定了不同的养生方案。例如,在春季,他们会建议百姓多食用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以养肝护肝;在冬季,则会推荐一些温补的食材等,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此外,僧人还传授村民一些简单易行的养生功法,如太极拳、八段锦等,帮助他们强身健体。

   在治病方面,银山庙僧人更是远近闻名。他们采集山上的草药,制成各种丸散膏丹,用于治疗感冒、咳嗽、风湿等常见疾病。对于一些疑难杂症,僧人会运用佛教的“咒语”和“加持”等方法,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治疗。虽然这些方法在现代医学看来有些神秘,但在当时的条件下,确实为许多患者带来了希望和安慰。

   六、育儿家教,培育明日栋梁

   银山庙僧人深知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他们积极支持杨村的青少年教育事业。在古代,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许多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银山庙的僧人便在寺庙内设立私塾,免费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教育。

   私塾的课程内容丰富多样,除了传统的儒家经典《论语》《孟子》等,还包括佛教的教义和文化知识。僧人不仅教授孩子们知识,更注重培养他们的品德和修养。他们教导孩子们要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银山庙的教育功能也在不断拓展。后来,寺庙与当各村私塾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例如,邀请著名法师来庙举办讲座,组织青少年参观寺庙的历史文物,让孩子们在了解佛教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同时,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结 语

   千年古刹银山庙,宛如一位慈祥的长者,见证了杨村的兴衰变迁。银山庙的历代僧人以其卓越的智慧、慈悲的胸怀和无私的奉献,在风水、民生、教育等诸多方面为杨村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他们不仅是佛教文化的传承者,更是杨村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在新时代的今天,虽然银山庙已经改建为学校,但杨村人始终不会忘记银山庙僧人们秉持佛教的精神,为杨村的和谐发展、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努力。杨村人也将永远铭记银山庙僧人的功绩,寻找新址重建银山庙,让这座古刹的光辉世代相传。

·上一篇:银山佛韵与山歌交响:杨村的声音.. ·下一篇:神鹰显灵救村民:银山庙法师的慈..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联系我们 | 征稿启事 | 责权声明

()  

信息由如涉及隐私、侵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