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村的山涧总淌着清冽的水,溪底的石螺背着青灰螺壳,与溪边放养的仔鸭相映成趣。这两种山乡馈赠,在铁锅与烈火的碰撞中,化作了餐桌上那道让人垂涎的石螺炒鸭,成了杨村人舌尖上的鲜活记忆。
石螺炒鸭的妙处,全在食材的本真。山涧石螺要趁晨露未干时摸采,用清水养上两日,吐尽泥沙,剪去尾部备用;仔鸭是在溪畔长大的,啄食鱼虾百草,肉质紧实细嫩,剁成块后焯水去血沫。热锅下油,生姜大蒜爆香,鸭肉下锅翻炒至微黄,再倒入石螺同炒,加干辣椒增味,最后添山泉水焖煮。汤汁收浓时,螺肉的鲜与鸭肉的香缠缠绵绵,开盖瞬间,香气能飘出半条街。

吃这道菜得有耐心。夹起一只石螺,对着剪口轻轻一吹,再猛地一吸,“滋溜”一声,裹着汤汁的螺肉便滑入口中,鲜得人眯起眼。鸭肉则要趁热嚼,紧实的纤维里渗着螺汤的清甜,辣意藏在回味里,越吃越开胃。杨村人说,这菜是“山水合味”,石螺吸了山溪的清,仔鸭纳了草木的气,炒在一起,便是整个杨村的春夏。
关于它的由来,藏着一段有趣的往事。相传清代有位游方郎中,在杨村山涧采药时遇雨,被农户邀至家中避雨吃饭。农户家中没什么菜,只剩有半只鸭和溪里摸的石螺,便索性一起下锅炒了。郎中尝后赞不绝口,说这菜“清补相济,祛湿养身”。并留下一个养身搭配的方子:“石螺配鸭,赛过参茶”。后来这做法在乡邻间传开,成了杨村人应对湿热天气的良方,也成了待客的好菜。
如今的杨村,饭点时,偶尔还有农户的厨房里,总能听见炒石螺的“滋滋”声。石螺炒鸭早不是简单的菜肴,它是山民对自然的感恩,是烟火里的生活智慧,更是每一个杨村人离家后,魂牵梦萦的那口家乡味。螺肉的鲜、鸭肉的香、辣椒的劲,在舌尖交织,像极了杨村人爽朗热烈的性情,让人吃过一次,便再也忘不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