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在那个被稻香和泥土味交织的新屋围,劳作了一天的邻居们,总会利用劳动之余,趁夜幕降临之际,拿起火吊、松冈、黄鳝钳等工具,进陈坑田野里钳黄鳝。那是一段充满欢声笑语和丰收喜悦的时光,每一个细节都如此鲜活,仿佛就在昨日。
那时的夜晚,星辰闪烁。邻居堂叔堂兄们,总是背着一蒌子松冈,打着一个由铁丝圈成的火吊用来照明,去陈坑钳黄鳝。松冈在火吊里烧得“哔哔剥剥”作响,火光跳跃,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们脸上的期待。火吊里的火光在夜风中摇曳,仿佛是田野中的指明灯,指引着找寻黄鳝的方向。而那把竹夹子,简单却精巧,两片竹片合拢,便成了捕鳝的利器。
春末夏初,暖风吹得稻田里的黄鳝也懒洋洋地爬出泥洞,它们在湿润的泥土上留下蜿蜒的痕迹,寻找着夜晚的美食。那时,田野里到处都是钳黄鳝的身影。火吊光在夜色中闪烁,一明一暗,就像田野中的萤火虫,点亮了田野的夜晚。
我们这群小孩子,总是跟在大人们的后面,小心翼翼地踩着他们的影子,瞪大眼睛,屏住呼吸,好奇地观察着,生怕错过了每一个精彩的瞬间。我们不敢发出一丝声响,担心惊动了那些敏感的黄鳝,让它们瞬间缩回安全的泥洞。那份紧张与期待,至今仍记忆犹新。
钳来的黄鳝,在竹篓里活蹦乱跳,闪着油亮的身体,像是夜色中的一串串黑色珍珠。邻居们看着这些收获,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却总是舍不得吃上一条。他们小心翼翼地将这些战利品收好养着,待逢圩日时再拿到圩上去卖。换来的钱,用来购置化肥、农药,或是为子女购买学习用品。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黄鳝成了村民们的一份宝贵收入。
每当清明节、立夏节、端午节来临,市场上总是熙熙攘攘。随处摊位上摆着黄鳝,经济条件好点的人家争相购买,讨价声、还价声此起彼伏,为的就是过个丰盛的节日。那时,黄鳝成了杨村的一道美味佳肴,也承载着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时光如流水,那份钳黄鳝的记忆已渐行渐远,变得模糊。然而,每当我回想起那个年代的点点滴滴,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流。那火吊下的温暖光影,那竹夹子间的巧妙操作,那田野里的欢声笑语,都成了我心中永恒的印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