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峰笔下                         村印象                         旅                  

文艺天地 更多

散记杂文

诗词联赋

书画摄影

来了杨村必看景点





乌石围


▲太平古镇

 ·当前位置:首页 > 文艺天地 > 散记杂文 > 内容 

捡豆子的记忆

作者:蔡海峰  发布时间:2021-10-17 22:26:30

小时候的我们,像一群自由自在的麻雀,在田野间穿梭,寻找着属于我们的快乐。每逢节假日,或者下午放学后,我们便会提起一个小箩单,踏着夕阳的余晖,去稻田里捡豆子。那时的天空,总是蓝得让人心醉,云朵像是棉花糖般柔软,而我们的小脚步,踏在田埂上,发出轻快的节奏。

那时,稻田的田埂上种满了各式各样的豆子。农民们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会在稻谷的间隙种下黄豆、黑豆、牛杆豆,它们依季节而变换,像是田野里的彩色音符,点缀着单调的绿色。种豆的过程,充满了艰辛与汗水,老人们常说的“一粒豆子三滴汗”,道出了农民辛勤劳作的艰辛。我们常常看到大人们弯腰在田间,手上的泥土混合着汗水,一粒粒豆子在他们手中仿佛变成了金子般珍贵。

豆子成熟时,农民们会将豆荚割回家,铺在阳光下曝晒。阳光如同一位慷慨的画家,将豆荚晒得金黄,直至它们裂开嘴,笑出里面的豆子。这时,只需用棍子轻轻一打,豆子便会欢快地跳出来,落在地上,像是大地母亲的孩子。我们捡豆子时,总能听到豆子落地的“沙沙”声,那是大自然最动听的音乐。

我们捡豆子,是去田埂上捡那些没割干净的,漏掉的,或是过分成熟裂开掉落在田埂上的豆子。每当这个时候,我们便成了田野间的小侦探,瞪大眼睛,不肯放过任何一颗遗落的豆子。我们的手指轻轻翻动着稻草,偶尔会发现一颗饱满的豆子,就像是找到了宝藏一样兴奋。

记忆中,只要出去捡,或多或少都能捡到一斤二斤的。我们小心翼翼地将豆子装进小箩单里,那份成就感,仿佛是我们自己种下了这些豆子。回家后,我们会将豆子分开,好的留给家里做第二年的豆种,差点的用来过年过节时磨豆腐,而那些坏的、不够成熟的,则成了我们的美味,炒来吃掉。

炒豆子的香味,总是那么诱人。老妈会在灶台上忙碌,我们则围在旁边,眼巴巴地等着。当第一颗炒熟的豆子落入我们的口中,那份香脆,是对我们捡豆子辛苦的最佳奖励。我们边吃边笑,那份快乐,简单而纯粹。灶台上的火光映照在我们的脸上,红扑扑的,像是田野里的朝霞。

捡豆子的记忆,就像那些田埂上的豆夹,虽然已经过去多年,但每当想起,它们便会裂开,露出里面满满的温暖和快乐。那是我们童年的一部分,是我们在田野间成长的足迹,是岁月无法抹去的珍贵回忆。

·上一篇:穿开裆裤的小孩 ·下一篇:摘猪菜喂猪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联系我们 | 征稿启事 | 责权声明

()  

信息由如涉及隐私、侵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