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村圩镇南面二里许,有一片钟灵毓秀之地——沙罗湾。这里四野开阔,山川相抱,新蔡河如玉带蜿蜒,旗山似笔架横陈,自古便被视作风水宝地。廖氏族人在此开基立业十余代,繁衍出一方水土的传奇。
一、河湾孕沙:地名的自然密码
沙罗湾的诞生,源于新蔡河千百年的造化之功。这条发源于九连山脉的河流,自南向北奔涌而来,至杨村圩南面时,遇地势低洼处陡然折转向松树园下,形成一个形似箩筐的河滩沙湾。每当洪水过境,汹涌的河水裹挟着泥沙在此沉积,久而久之,湾内淤积出大片沙滩洲。当地人见沙洲在碧波中若隐若现,恍若漂浮的罗带,便以“沙罗湾”为名,既描绘了河沙堆积的地貌特征,又暗含“沙渚罗列”的诗意想象。
岁月流转,沙罗湾的形态随水势不断变迁。文化大革命期间,为整河田、防洪涝灾,新蔡河被人工拉直,两岸砌以石堤。虽河道改道,但湾内沙洲依然留存,仿佛时光的印记。如今漫步河畔,仍可遥想当年“沙岸湾环,波光粼粼”的景象,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工与人类改造自然的交融。
二、四象拱卫:风水格局的千年密码
沙罗湾的风水格局,暗合中国传统风水学的“四象”理论,堪称天然的风水教科书。
青龙蜿蜒:东侧新蔡河自南而北绕抱村落,河水清澈,波光潋滟,如青龙盘绕。对岸马屋与马头寨地势高峻,恰似青龙探爪,镇守东方。风水学云“山管人丁水管财”,此水环抱之势,寓意沙罗湾人丁兴旺、财源广进。
白虎驯伏:西侧谢岗、松树园一带,古时称金龟岗。岗峦起伏,形似卧龟,龟头昂向新蔡河,作饮水状。龟在风水中象征长寿与稳固,金龟岗如白虎静卧,守护村落平安。岗上松树参天,四季常青,更添祥瑞之气。
朱雀翔舞:南面开阔的田野直达旗山脚下。旗山三峰并立,形如旌旗招展,又似笔架横陈,风水学中谓之“文笔峰”。明堂开阔,远山如屏,预示沙罗湾文风昌盛、人才辈出。每当晨曦初照,旗山笼罩在金色霞光中,宛如朱雀展翅,生机勃勃。
玄武垂头:北面杨村北嶂峰巍峨耸立,如玄武坐镇。此山山体浑厚,植被茂密,冬季白雪皑皑,夏季云雾缭绕,形成天然屏障,阻挡北方煞气。新蔡河、东水河、蕉陂河三河在北嶂峰下水口相汇合成太平江,江水涛涛,构成“玄武吐水”的吉兆。
三、廖氏迁居:风水宝地的人文传奇
沙罗湾的兴盛,始于廖氏族人的迁入。据族中口传,其先祖于明清之际自松树园迁居至此。当时廖氏族人见此地四象俱全、山相依水相拥,认定是“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遂在此开基立业。
初迁之时,廖氏族人以农耕为主,兼营捕渔。他们依河而居,开垦荒地,种植水稻、蔬菜,在沙滩边上养鸭放牛。新蔡河不仅提供了灌溉之利,河中鱼虾更是取之不尽的宝藏。随着人口繁衍,村落逐渐扩大,形成了“前后有良田万顷,左右有绿水青山相抱”的聚居格局。
十余代人以来,廖氏族人谨遵祖训,勤劳耕作,崇文重教。族中子弟自幼便知“耕读传家”的道理,农忙时荷锄田间,农闲时秉烛苦读。得益于沙罗湾的风水灵气,廖氏家族人才辈出:或为饱学之士,教书育人;或为商界翘楚,富甲一方;或为地方贤达,造福桑梓。正如风水所言,此地“人勤奋,凡事从小做起,发财及外出发展的人注定鹏程万里”。
四、风水灵验:山水之间的文化密码
沙罗湾的风水传说,在当地人的口耳相传中愈发神奇。相传清代末年,廖氏有一青年才俊赴京赶考,途经北嶂峰时,见山间云雾缭绕,恍若仙人指点考试规则。待他到达京城,竟在殿试中高中进士。消息传回沙罗湾,乡人皆称是北嶂峰“文昌位”显灵,助其金榜题名。
又有传说,民国年间,沙罗湾一廖姓商人外出经商,屡屡受挫。回乡后,他依风水先生指点,在新蔡河作陂挖圳引水,引新蔡河水入围边,形成“玉带环腰”之势。此后生意渐有起色,最终成为一方巨贾。此事传开后,乡人纷纷效仿,在门前屋后引河水进围,以求财运亨通。
这些传说虽难考证,但反映了当地人对风水的信仰与敬畏。在他们眼中,沙罗湾的山水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承载着家族的兴衰荣辱。
五、古今变迁:风水宝地的时代新篇
时光荏苒,沙罗湾历经沧桑巨变,但其风水格局依然留存。新蔡河虽已改道,但两岸石堤坚固,河水依旧清澈;旗山、北嶂峰仍是村民心中的神山,每逢佳节,登山祈福者络绎不绝;廖氏宗祠历经修缮,依然庄严肃穆,香火旺盛。
如今的沙罗湾,早已不是封闭的小村落。随着时代发展,水泥路通到了家家户户,小汽车开进了古老的围屋。年轻人外出务工、经商,将沙罗湾的名声带到了全国各地;留守的老人、妇女则在家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在圩镇经营买卖,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沙罗湾人对风水的敬畏之心未改。他们依然相信,是山水的灵气滋养了这片土地,是祖先的庇佑护佑着家族兴旺。每年清明、冬至,廖氏族人都会齐聚宗祠,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结 语
沙罗湾,一个因河湾而生、因风水而兴的村落,承载着千年的自然密码与人文传奇。这里的山水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是文化符号,见证了廖氏家族的繁衍兴盛,记录了一方水土的变迁沧桑。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沙罗湾人正以勤劳与智慧,续写着属于这片风水宝地的新篇章,让古老的传说在现代文明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