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峰笔下                         村印象                         旅                  

地方文化 更多

典故传说

阳明文化

银山文化

饮食文化

地名文化

来了杨村必看景点





乌石围


▲太平古镇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文化 > 地名文化 > 内容 

杨村老虎坝:龙虎守津渡,双河育福泽

作者:蔡海峰  发布时间:2021-8-17 10:32:16

   在杨村的山水脉络里,老虎坝如一颗被两河滋养的明珠,镶嵌在新蔡河与东水河交汇的臂弯中。这片不足千亩土地的老虎坝之地,东靠九连山脉角嵊顶余脉龙埂山,松杉叠翠,四季苍然,如青龙伏卧;西临新蔡河,自南向北奔流不息,隔岸杨村圩的繁华,人烟稠密;北临东水河,自东向西蜿蜒而去,对岸屋舍俨然,鸡犬相闻;南面平畴旷野,良田千亩,马屋田地于此交界。双河交汇,呈二龙戏珠之势,水声潺湲,昼夜不绝。

   一、猛虎饮河:地名里的山水密码

   老虎坝的名字,藏着一段与山水共生的传说。相传在南宋年间,九连山脉常有猛虎出没,其中一只斑斓巨虎尤为神异,每日清晨必沿角嵊顶余脉而下,到两河交汇处饮水。那山岭本就形似卧虎,巨虎饮水时,虎头探向河面,虎身与山脊浑然一体,远远望去,仿佛山虎化活,正汲饮双河之灵。

   但这方水土的性情,却也如猛虎般暴烈。每逢汛期,东水河自东而来,裹挟着山涧的急流奔涌西下;新蔡河从南而至,带着平畴的积水向北倾泻,两河在交汇处骤然收束,浪涛如沸,当地人谓之“老虎口”。浑浊的洪水中,漩涡似虎爪翻搅,堤岸常被啃噬得支离破碎,崩裂的泥土随波逐流,如虎啸时飞溅的涎沫。有老者说,这是饮河的猛虎在发怒——它既守护着此地的灵气,又要以咆哮警示世人:福泽与凶险,本就一体共生。

   明代初年,赖氏族人从杨村老屋下与老学廊迁居至此,见东岸山岭确如猛虎蹲踞,两河交汇处水势又似猛虎咆哮,便将这片居所定名“老虎坝”。这名字,既是对山水形态的描摹,也是对自然伟力的敬畏。

   二、双龙绕虎:风水格局中的天地玄机

   站在老虎坝的堤岸远眺,便能读懂风水先生“生龙口,双河锁蛟龙,虎踞龙盘地”的断言。

   东侧的九连山脉角嵊顶余脉,是此地的“龙埂”,亦是“虎山”。那山脊自北向南蜿蜒,主峰昂然突起,恰似猛虎抬首观天;两侧的坡地缓缓延展,又如虎身伏地蓄力;山岭与山坑间的突兀脊背沿坡而下,仿佛虎爪探向河面,正欲攫取流水的灵动。更奇的是,满山松树与杉树四季常青,浓密的绿意覆盖在“虎身”之上,既似猛虎的斑斓皮毛,又显生生不息的旺气。这虎山并非凶煞之象,而是镇守一方的瑞兽,以威严护住地脉的沉稳。

   绕虎而行的,是两条“活龙”。东水河自东向西流淌,河面虽不宽阔,却因源自山涧而水流湍急,浪花翻涌时如银龙摆尾,带着山林的清冽之气奔来;新蔡河自南向北奔涌,河面开阔平缓,水流浩荡处似黄龙舒身,携着平畴的丰饶之息而至。两河在老虎坝前交汇,银黄二色的水流激荡回旋,形成“双龙戏珠”之态,而后合为一股向北而去——这“珠”,便是老虎坝本身。

   风水上称此地为“生龙口”,正因其形如航船:虎山为船首,镇住水流的冲击;两河为船两侧的水浪,托着坝体稳稳停泊。而杨村大桥建成后,如巨锁横亘北首,既挡住了河水直泄与水口的“风煞”,又收束了双河奔涌的“财气”,让这只“航船”载着福气,而非戾气,载老虎坝人走向外界。龙虎相护,双龙聚气,构成了“虎镇东岭锁地脉,双龙汇流聚生气”的格局,为这片土地埋下了福泽的伏笔。

   三、沃土育人:烟火里的丁财贵盛

   被龙虎庇佑的老虎坝,土地却带着水的温柔。两河冲刷出的沙土疏松肥沃,尤其适合马蹄生长。每到秋冬时节,坝上田地里满是翠绿的马蹄叶,扒开泥土,便能挖出一个个圆胖饱满的马蹄,皮薄肉嫩,清甜多汁。这里的马蹄不仅养活了一方人,更成了赣粤边境的名产,连杨村圩的商贩都以“老虎坝马蹄”为招牌。

   当地流传的俗语“嫁女就嫁老虎坝,又有马蹄又有蔗,零食天光吃到夜”,道尽了这片土地的富庶。除了马蹄,赖氏族人还在沙土地里种水稻、大豆、番薯,河岸滩涂则种甘蔗,秋来稻浪翻滚,冬到蔗田泛青,四季皆有收成。这方水土既给了人们饱腹的食粮,也养出了老虎坝人独特的性情——如虎山般勇猛果敢,敢闯敢拼;似双河般灵动坚韧,能屈能伸。

   自赖氏迁居至此,近二十代人在这片“生龙口”繁衍生息。虽户数不多,却人才辈出:有潜心科研、破解自然奥秘的学者,有执鞭杏坛、培育桃李的先生,有救死扶伤、守护生命的医者,更有勤政为民、造福一方的科级以上干部。当地人说,这是“龙虎地”的灵气所致——虎给了他们闯劲,龙赋予他们智慧,双河则滋养着绵绵不绝的福气。

   如今的老虎坝,依然守在两河交汇处。杨村大桥上车水马龙,将两岸的繁华连为一体;东岸的虎山依旧青翠,如老父般凝视着坝上的炊烟;双河的水流淌得愈发平缓,仿佛被岁月磨去了戾气,只余下滋养万物的温柔。而“老虎坝”这个名字,连同那些关于猛虎、双龙的传说,早已刻进赖氏族人的血脉里,成为他们与这片土地最深的羁绊——既是对自然的敬畏,也是对家园的骄傲。

·上一篇:杨村刘屋村:象形围与刘屋岗的山.. ·下一篇:杨村月光坳下:半月山坳里的光阴..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联系我们 | 征稿启事 | 责权声明

()  

信息由如涉及隐私、侵权等,